如何评价VMWorld 2018年度大会

企业数据中心正在往虚拟化多云的方向发展,将应用程序堆栈升级到容器化和无服务器环境中,并一直延续到边缘。

上周,VMware公司在其年度会议上表明,它完全有能力主导全世界企业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或者至少保持该公司在服务市场方面显著的增长。然而,目前尚不清楚VMware在云计算领域的势头是否会持续很长时间,或者只是短暂的爆发,但公共云合作伙伴才能巩固它们未来虚拟计算的主导地位。

周三在theCUBE上的Wikibon Action Item活动中,Wikibon分析师David Floyer对以下几个主题给出了重要的评论。

多云计算是企业IT的新主流吗?

“VMware正在把多云计算移到一个正确的位置,”Floyer说。“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抱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片云是做不到的。而多个云可以为不同的工作负载提供最佳的位置。现在市场上对多云是认可的,并且生态系统的丰富性令人惊叹。“

VMware在此次活动中表明该公司是同意这一观点的。20年以来,VMware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加强其管理,保护和优化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能力,这些数据中心可在各种混合和多云部署中部署vSphere。具体来说,它有以下几点:

  • 在其工具中添加了当vSphere运行在多云环境中时,自动执行基于主机的工作负载布局功能;
  • 增加了自动优化虚拟机性能,扩展分布式工作流以及跨多云的vSphere部署功能;
  • 宣布对NSX-T数据中心进行增强,将多云网络,工作负载迁移和安全性扩展到更多的云和本地环境,以及裸机和容器化计算平台;
  • 集成AppDefense与vSphere的原生安全性,简化应用程序、基础设施、数据和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访问
  • 推出了新的基于安全性和合规性服务的云配置软件VMware Secure State,能识别云原生漏洞,实时跟踪云基础架构的所有变换,并为对象变更和受影响的服务提供快速通知; 并提供基准报告;
  • 宣布了收购CloudHealth Technologies的意图,该公司提供了一些工具,可以简化跨多个本地公共云的操作,这些云主要包括Amazon Web Services、Microsoft Azure和Google Cloud。

在VMware 2018的theCUBE上,CloudHealth Technologies的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Joe Kinsella似乎在为他的新母公司发表讲话,他说“在过去的24个月里发生的事情是,企业从一个云到普遍的多云。“

公共云提供商是否在试图主宰企业计算的未来方面失去动力?

公共云提供商是企业计算领域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因此,VMware不断深化与领先的公共云提供商AWS的关系。这以现象表明了Wikibon不断呼吁的一个趋势:企业对混合云的依赖日益增加。

根据Burris的说法,VMware和AWS现在的不同之处在于,Wikibon正在“看到双边关系”,而不是“单边倒向云”,在这个“单边倒向云”环境中,VMware失去了企业客户对占主导地位的公共云合作伙伴的影响力。这是因为两家云服务提供商都需要相互支持各自的混合云价值主张,从而抵御来自其他公共云提供商(如微软公司和IBM公司)的日益激烈的竞争。

因此,VMware和AWS显然都非常看重这种合作关系。这一点在VMware首席执行长Pat Gelsinger和AWS副主席Andy Jassy的联合演讲中得到了充分的说明。这两家公司都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发展这种关系,本周的公告表明:

  • 将AWS云上的VMware Cloud扩展到亚太地区;
  • 全球合作伙伴的增加说明已在AWS解决方案能力方面融入了VMware Cloud技术;
  • 经VMware技术联盟合作伙伴验证过的商业解决方案适用于AWS上的VMware Cloud;
  • AWS上的VMware Cloud的入门级价格和占用空间显著降低;
  • AWS上的VMware Cloud提供更细粒度的基于容量的定价;
  • 通过NSX和AWS Direct Connect紧密的集成使得在AWS上的VMware Cloud上运行的VMware工作负载与本地运行的VMware工作负载之间实现私有,一致的连接;
  • 在AWS上的VMware Cloud上引入自动化群集扩展;
  • 在Amazon Elastic Block Storage上添加VMware vSAN的可扩展存储选项;
  • 支持无中断虚拟机迁移,以及AWS上VMware Cloud的更细粒度的以应用程序为中心的安全功能;
  • 在AWS上的VMware Cloud上启动Amazon 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使RD能够在本地运行企业数据库作为VMware托管服务,同时使数据库管理自动化,不管数据库实际部署在哪里。

从单一的私有云或公共云转向多云,真正的私有云体验是否会受到危害?

随着企业在极其复杂的多云中虚拟化其服务器,存储,计算,网络和桌面,用户体验肯定会面临风险。

Burris说,VMware想要做的就是让AWS、Azure和其他公共云,从用户的(VMware管理)控制台中看起来更像一个设备,然后在这些公共云中都运行VMware的系统。但VMware是所有这些设备的控制管理点。”“但是,他补充道,VMware”仍然需要从单一的私有云或公共云转向多云。“

很明显,VMware在用户体验虚拟化产品组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Workspace ONE和Pulse IoT Center可以体验操作简单,即使在物联网,移动,嵌入式和其他多云接入点的范围仍在继续增长的条件下。

但是,就目前而言没有其他人比VMware做的更好,在为每个桌面和设备提供统一的多云体验层方面。即将推出的“Project Dimension”旨在将简单性带入边缘,该项目提供了一个超融合设备,基本上集成了VMware核心虚拟化堆栈(VMware Cloud Foundation,vSphere,vSAN和NSX SD-WAN)和“one throat to choke”订阅服务。VMware将全面管理这些设备,无论这些设备被部署在客户边缘,私有,混合和多云环境中。

另一个提供简化体验的VMware项目是“Project Magna”。这需要开发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边缘到边缘虚拟化环境,利用机器学习的数百个“物联网”控制点来创建自动驾驶数据中心。

在VMworld 2018上,该公司宣布了自适应微分段技术,这是NSX和AppDefense的一项功能,它使用ML来学习正常的应用程序行为。然后,它利用这些知识锁定计算和网络资源,并通过对应用程序“攻击表面”进行自动的、非中断的调整来适应分布式虚拟化结构,以减轻威胁。

哪些平台功能对软件定义网络的未来至关重要?

Burris和Floyer一致认为NSX在VMware的云端到边缘虚拟化路线图中非常重要,但它目前缺乏一些重要的功能。

“NSX可能是扩展云中的宝石,基于这种思想,网络可以桥接、互操作和与许多云源进行互联。”Burris说。“除了VMware之外,没有多少候选公司可以做到这一点。NSX是否会成为云的“新TCP/IP”,而且支持更灵活的工作负载布局,移动和安全性,目前还不好判定“

边缘到边缘的“AIops”功能是“自动驾驶数据中心”的核心。VMware将“Project Magna”作为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内置于其产品组合中,使“自动驾驶数据中心”的愿景得以实现。

同样,微分段对于资源配置,治理,监控和细粒度基于策略的管理也至关重要。Floyer表示,对微分段的重要性,IT管理人员需要“从核心虚拟化结构到应用程序和服务,再到每个物联网,移动和其他边缘设备,从各个层面”来理解这一点。

VMware已经在微分段方面做出了强有力的表现。如上所述,VMware AppDefense现在支持自适应微分段,以实现整个NSX的端到端自动化和无中断安全性。

该公司的母公司戴尔科技宣布推出新的物联网监控解决方案,这标志着该公司正在将微分段技术运用到边缘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即将推出的超融合,预集成的边缘到云解决方案中结合了内置安全性,利用NSX-T的微分段功能,能够将实时更新的数据和安全补丁从云端推送到数千个边缘。

此外,VMware Pulse IoT Center的新版本2.0 将微分段技术运用到保护,管理和监控边缘端点,网关,嵌入式PC和服务器硬件上。这些功能(可作为内部部署或SaaS解决方案使用)提供了细粒度的远程管理工具、为分布式设备及其嵌入在基于边缘的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内的应用程序提供了更严格的安全性,并且支持基于角色的用户访问和多租户的隔离。

考虑到物联网和许多其他边缘场景涉及实时,流媒体和连续计算,VMware需要开发低延迟平台技术。然而显然VMware缺乏这些产品组合,就像其Kubernetes和容器化组合中缺少像Apache Kafka这样的有状态流处理功能。同样,VMware还没有大幅更新其面向市场战略的无服务器组件。

考虑到AWS在VMware所需的核心技术领域(实时、流、无服务器和AI)中的优势,Wikibon希望看到Gelsinger和其他同事用知识产权来推动未来的虚拟化故事。

原文链接:
https://siliconangle.com/2018/08/30/top-vmworld-2018-takeaways-wikibons-analysts/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2266.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8-08-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