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义:MEC的实践与思考

很荣幸,我今天早上参加这个会议,人员规模超乎我的预料,我们做了很多年MEC(移动边缘计算)方面的工作,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可能我们做这方面的工作,可能会对大家有些启发,其实我们的思考对大家有一些作用。

先讲一下从MEC本身的背景,这个大家很清楚,这个有些变化,主要的目的是开发无线接入网的感知和开放的内容,无线本身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核心网那一侧,很多非常重要的信息,包括无限网络的信息、网络状态的信息是取不出来的。

随着时间的进程,涉及到网络本身的变化,我们需要很多的网络信息改变我们传统的核心网之间的接口,这实际上是一件比较困难解决的事情,虽然说MEC很热闹,但是落到实处有很大的困难。从一个层面来讲,实际上拓展了这个层面,它的技术特征和价值体现在这些地方,它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EMBB里面,有增强的,有宽带,这里面主要强调低时延、高带宽的局域网。希望降低时延,如果我们是传统的网络架构,这个业务就没法进行了。第三是降低终端号的测试,提升支持能力。

我们看一下,其实现在在我们这个团队,我们做的是三个不同的体系当中都在进行,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这两个阶段做的工作我们不介绍了。其中在第二阶段提供了支持能力,为了支持移动边缘计算,网络需要做什么适应和变化,这已经有明确的标准。同时我们也看到基于当前4G和未来5G的应用,有不同的面向MEC的标准立项,第一个是我们一直在做基于LTE的网络,我们做过一些尝试。第二个是核心边缘计算是基于5G这块,可以看到从网络本身讲,全球大家都认识到MEC会是未来移动网络的关键技术,为什么会是关键技术?因为5G跟过去不一样,会提供定制化的无线网络,肯定是区域型的,而不再是传统移动网络大广为的广域覆盖,在这种场景下,我们要满足这种应用,MEC变为非常重要的手段。

我们看看在4G当中的看法,路由器的那个框,假如没有的话,是传统移动网络的架构,再到我们的核算网侧EPC,通过接口就过去了,一个是用户面,一个是数据面。下面要支持MEC,要在基站和网络侧串一个东西,而不是并一个东西,串一个需要对现有的网络架构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一个架构,本地网和公网和控制也有传统的核心网来控制,对公有的业务没有影响,MEC的业务就像本地分流,符合本地分流的业务需要做传输。

实际上在我们的实践过程当中有比较典型的应用,一个是驾校学生在上车的时候,视频需要实时上传,我们传统网络通过基站传到网上,然后回来在本地录制,因为路有迂回,对传输的影响很大。

我们使用MEC以后,可以通过红的直接用到本地的视频监护中去,我们建立了庞大的传输带宽。第二种场景是智慧园区的或者工业园区、校园等等这样的应用,可以分两种情况,如果是本地的业务,比方说我们在这个园区,或者会场的同志要用这些业务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化去,我们一样可以通过的运行出去,这样非常适合工业园区大量的流量是业务的本地产生、本地终结,还有时延的控制场景。

基于这种网络架构,我们在很多省有一些实验性的网络,实际上是有一些商用案例。在商业当中使用是不是那么好?我们尝试了很多年以后,总结出了很多问题。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说终端网络需要升级改造,因为要解决计费的问题,我们需要对网络做一些非标准化的改造。

第二个方面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我在很多场合讲过很多次,希望用相对比较容易的模式来推广,可能MEC的每个模式都不一样,所以它不是那么简单,我在这个地方做成功的模式,我拷贝放在那个地方就可以,这个模式基 本上没有。而且缺乏行业标准,但这个行业标准也不能完全说缺乏,它在4G的时候已经奠定了类似MEC的概念,其实从网络本身,我们是可以把这个业务分流、把它本地化,基于用户分流和运营商的业务,可以把很多业务本地化,但在本地当中没有应用,我们看到4G的MEC应用,虽然现在很热,运营商也做了一些尝试和应用,还没有达到限度,我们听了崔教授讲的业务应用,我觉得很好,MEC对运营商来讲,最主要的的应用,需要应用的MEC的业务,需要我们来做,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再看看MEC在5G当中的应用,3GPP的网络架构,MEC在未来的业务中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基于下面的这个图,就是基于LACN的UPF,是相当于EPC当中的平面功能,如果说业务都是本地化的情况下,就有一个本地网络,我们用户的业务就终止在本地网络上,我们在一个工业库的场景,或者博物馆的场景,或者在学校校园里面的场景,是业务本地化,只有本地的业务,这是一种情况。

另外一种情况,我们要基于不同的业务类型,需要在本地,也需要在本处,部分业务是在本地的,产生或者终结在本地,还有下面的一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在未来都有可能应用,今天在我们研究MEC的过程中,最常出现的是这两种场景,已经定义了为MEC架构的支持。

另外一个是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MEC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研究,首先是5G的网络融合架构,怎么实现用户面灵活分布、按需部署和无线网络的开放,最上面的框是我们自己研究的MEC的融合架构,这个融合架构的基本特征是基于应用的平台,同时可以支持用户面的下沉,业务本地的部署。再一个是支持网络信息的支持和开放和缓存能力。

MEC的部署位置跟业务是关联的,可以是本地级的,最极端的情况,我们对毫秒有要求的话,总网就不可能实现了,要落到基站这个层面。第二个事情,时延稍微有一些宽要求,可以接入本地,如果时延要求不苛刻,我们都会有一些考虑。可能上面的区域DC是5G的核心网,这是未来5G的网络架构,是我们总结出来的,这是部署的时候可能的一些情况。

最后还有一些胶片,结合运营商和运营网络的应用,我们可以有融合的发展方向。其实MEC是作为定制化网络的手段,可以实现这些功能,第一个是多接入选择,如果我们在同样的情况下,后面可以把4G、5G的无线接入整合在一起,通过UPC可以为用户提供本地化的多接入选择,这是一种,另外,多接入不是目的,我们为什么要做多种接入手段?因为每一种接入网络是有历史严格的,不可能短时间消亡,这个网络类型是不一样的,通过多接入选择,要做业务疏导,可以防止到最核心的网络上去。

第三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统一的核心网,这是最主要的核心几个思想。下面一步,可以作为网络计算的平台,那么就共享CDA,或者和业务本身一起合作,做合作的CDA,这是对MEC的移动做的考虑。
谢谢大家。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0251.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7-11-2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