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成功进行国内首次基于可编程白盒交换机的5G UPF创新试验

近日,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联合Kaloom,Barefoot(已被Intel收购)、智邦、智祺等厂家,对基于可编程白盒交换机的开放式数据中心网络架构和5G边缘计算场景中的UPF设备形态,组织了国内首次研究性测试,对交换机功能和性能进行了评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此次测试与分析研讨,促进可编程白盒交换机功能的进一步完善,推动可编程白盒交换机在电信运营商网络的不断成熟。

在测试中,基于图1的组网分别针对可编程白盒交换机作为5G UPF和SDF(Software Defined Fabric)Leaf节点进行了验证与性能评估。

图1 可编程白盒交换机组网测试实例

在5G UPF场景中,如图2所示,采用一台可编程芯片的白盒交换机展示了15万并发用户session情况下2.7Tbps UPF用户面流量转发,建立速度是1000个session每秒,端到端时延仅为0.5us,如图3所示。流量模型为95%“Best Effort” (1 bearer)流量和5%的IMS(3 bearers),之后还模拟了UPF系统故障并进行了恢复。

图2 5G UPF组网方案

图3 5G UPF性能测试实例

在SDF(Software Defined Fabric)场景中,测试了Fabric部署,节点扩缩容,Fabric/vFabric切片,虚拟网关流量卸载和带内网络遥测 (INT - Inband Network Telemetry)等功能。

通过本次测试,充分展示了5G组网中引入可编程白盒交换机的优势:支持端到端的5G切片应用、支持敏捷弹性的业务模式创新、通过集成INT功能来提供更详细的网络分析信息、通过vFabric 支持跨区域的资源分配、可以跨网络核心和边缘实现统一管理等。该方案全面兼容3GPP R15的规范要求,结合现有数据中心网络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未来多级数据中心部署及其内部网络架构优化。基于此次的评估结果,中国联通后续还将逐步引入更多功能,如负载均衡、QoS、DPI相关L4–L7功能等,为更好支撑联通通信云建设、5G核心网UPF部署和其他关键业务上线做好技术储备。

作为ONF的董事会成员和CORD项目的主要发起者,中国联通在2019年6月的上海MWC上发布了《中国联通CUBE-Net2.0开放硬件网络设备白皮书》,总结分析了数据中心白盒交换机发展的新需求以及实现变革面临的多重问题和挑战,给出了数据中心白盒交换机的概念和愿景,后续将根据CUBE-Net2.0开放硬件网络设备的研究目标和计划,有序推进中国联通端到端白盒化的演进。基于CUBE-Net2.0架构,中国联通希望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进行定制化软硬件开发,并积极参与相关开源社区,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的软件开发能力,做好软件开发管理并主动承担部分核心功能软件和业务应用的开发工作,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点击此处下载《中国联通CUBE-Net2.0开放硬件网络设备白皮书》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3570.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9-09-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