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 Robb:开源和网络栈的发展

演讲者:Phil Robb,Linux基金会运营副总裁

今天我想为大家讲的是一些网络栈的具体信息,尤其是我们基金会在这方面的一些想法,尤其是我们如何来交付我们的产品,以及我们的一些特别的项目,如何在开源的项目之下,开源的环境之下来实现这些特定的目标。

首先我想讲一讲开源,以及我们如何去看待开源的网络。,现在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四五年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变化,尤其是在新网络的软件开发方面,自从我们看到90年代电信网发展之后,到2013年所有的网络基本上都是由特定的组织来研发的,他们希望能给客户带来价值和产品,然后我们就意识到整个的不同部分结构,尤其网络不同组织部分的结构,是我们产出更加灵活性的网络核心。到2016年,我们希望能够重新把这些解耦的部分再重新结合在一起,我们把这些部分结合一起之后,到后面的时间希望能够重新组合这些不同的部分,尤其是希望这些产品做的越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越好,而且我们希望能够充分的应用我们各位厂商和终端用户的资源。我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技术改变非常重大,而且我们需要这个技术的改变,我们也需要符合满足消费者的各个需求,然后我们在整个的流程当中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另外我们有云服务和企业的服务,还有终端服务,还有IOT服务,物联网服务,这些服务都是我们需要提供的。我们还有数据中心、网络、云基础设施的架构,这些它们互相连通性不够好,最终为了把这些不同的部分连接起来,把比较分散的部分连接起来,这是我们的目标。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够的,如果我们看一下5G和以后的趋势,我们看到数据量将会比现在增加成百、上千甚至更多倍,在IT、物联网的数据会大大提高,比如我们看到带宽的需求,甚至需要现在的十倍之高,相应的滞后是一个大的问题,对于我们的技术和网络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开源将会是我们整个行业的一个重心,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运营的速度。我提到的开源,包括Linux基金会谈到开源,我们指的是可持续合作的一种行业环境,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创造一个软件的平台,这样的话就能够使得各方都能够使用这个平台,来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环境,我们就能够获得网络的优势,我们就能够获得我们需要的资源,来成就新的功能,产生出新的案例,每一个人都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平台,但是在过去的五年中,这个数字大大地增加,开源的设计方已经达到了数百亿,再一个这就充分展示了我们代码的数量,甚至达到了数百亿行,每天都有不同的项目层出不穷。但是我并不是说每一个都是多么地有趣,或者对每一个机构都有充分的价值,但是充分展示了整个技术量是非常多的。但是,这些已经现存的技术可以充分地加以应用。

我刚刚提到的Linux基金会,以及我们的关注点,其实有不同的领域,我们认为在技术方面、技术转移方面都非常核心、非常重要,这能够帮助我们在开源上做得更好。我下面讲一讲网络这个方面,ODL在这方面做的最早的,这是一个SDN控制器的平台,在那之后其他的各种自由路由器,以及FDI、DPDK等等其他的项目都在过去几年当中陆续产生,在非常短的一段时间内产生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还有区块链的技术也能够帮助我们在各个不同的行业,来加强我们的合作,来共同建立这样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我们可以构建各自的解决方案,来符合我们这个消费者的需求。

我们所做的自动化的Linux平台等等,我们现在都希望能够着眼于这些技术,也就是共有平台的技术,另外还有融合器,这些都是未来技术的方向,都能够加强整个行业的融合和合作,这样大家都能够更快的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话,只要我们整个行业都融合在一起,这样每一个单一的组织都能够更快的获得它的终端产品,他们所需要的付出就会更少,而且最终我们看到整个的流程,包括整个我们获得的产品都是质量更高的,最终因为我们的整个流程是共享的,效益也会更好。

Linux基金会花费了很大的时间,在整个网络的领域,我们把重点放在八九个核心项目上,我们也有很多的积极的厂商配合我们,比如说我们全球占据的65%整个总量,这是非常关键的,另外我们看到整个软件方面的分区非常严重,这样的话不同的功能需要在不同的平台做多次处理,任意一个工程师,对于他们而言,他们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软件的设计,这是一种浪费时间的做法,作为我们整个行业需要降低这个时间,比如我们现在谈的时间是四年,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我们需要分享编程的基础,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大量的投资,来降低整个成本,在过去的四年半当中,我们有不同的项目代表不同的研发,这些并不都是Linux基金会所主导的,还有其他的组织也参与其中。不同的组成部分、开源技术都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应用,而且进行共享,非常有趣的一点,我现在也想告诉大家,这些不同的项目,现在正在互相融合,而且也开始在整个的生态圈当中融入进去,而且这个样子,这些项目的成果都能够慢慢地加以共享。

下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项目,尤其是他们互相之间是如何联系的。首先为大家讲一下ODL,这是第一个项目,是整个行业的先驱,其实它的历史也只有四年多时间,虽然很年轻,但是是非常有效的,支持了数十亿的用户,有非常广泛的用力,我们从开始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加以建设,比如我们有各种不同的端,比如遥远端,还使用了IOT的技术,这样大家就可以使用你所需要的不同的协议,但凡是你所需要的都可以把它加入到你的网络当中,最终的程度,我们这个ODL是全球最大的开源商用平台,而且很多的不同的组织,都参与到了其中。

ODL在不同的方面都可以加以应用,还有其他的协同都能够最终帮助我们产出更高效的产品和输出,总得来说,所有的SDN场景都可以在我们ODL的环境下进行运营,这个是两个项目的一个合并,这个项目使用ODL作为它们控制器技术的核心。再一个是远端控制的问题,这也是非常核心的技术,这个我们是早期应用之一,对企业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最开始我们开启了虚拟的远端控制,我们希望能够帮助那些有不同分支机构的企业来完成他们的相应工作,从他们母公司到分支机构的数据沟通都能够很好的传递。

最后一点,另外一个使用案例,我们有一个组织,他们使用协议,能够管理物联网的数据,他们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大概有十万多这样的终端使用案例,进行更好的连接。它是非常好的项目,我们开放代码不是仅仅限一个软件项目,能够建立一个平台,让大家能够理解需求和已有开发的功能方面的鸿沟,能够希望把它实现相应的虚拟化的工具,同时能够让相应的人配置到具体的需求的岗位当中,能够把这个鸿沟去弥补,去架起桥梁能够更好的结合去测试,这样我们就可以去确认我们的社区能够达到相应的需求,这是我们项目的目的。

所以,我们整个社区之外进行相应的测试,都认识到如果把这些持续的创新和环境更好的结合起来之后,对于上游的项目都受益匪浅,我们能够把这些代码让它充分流动,进行测试,帮助它们去辨别这一测试能够去针对项目需求进行测试。我们整体的活动在一开始,Linux基金会是开始启动的,然后会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而且越来越去扩展。已经超出了原来Linux基金会所设置的范围。

最后一点介绍一下ONAP,也是基金会发布的,它是两个关键的社区,把它们两个结合起来组合成ONAP,我们在11月16号发布这一项目,这个项目在今年3月份开始启动,有不同的开发商和不同的合作伙伴坐在这个屋子里,我们过去6个月非常努力实现这一版本的发布,而且能够从中获得更好的结果,作为一个良好的基础,作为未来使用。

我觉得对于开源代码来说,提供这这样的代码配置环境,把它结合起来是非常好的一种应用案例,我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关键设施合作伙伴方,能够共同去使用这一开源代码的平台,去创建更好的代码和更好的程序,更好的架构。而且我们还想做大部分终端注册用户,我们现在3月份开始已经有全世界范围内38%的运营商应用ONAP,现在是56%的运营商开始使用我们的ONAP,除此之外我们想提的是,能够创造一个大的数据平台,用一种开放的架构,一系列的销售方和运营商都可以使用,意味着我们运营商、销售商能够共同的进行协作,如果我们把不同的平台更好的整合起来,能够把整个行业不同的部分整合起来,这样我们创新的步伐会加快,能够把整体运营网络方面共同协调起来,通过我们开源代码的方式,通过开放标准的方式自动化,在5G和物联网之前去实现自动化。而且两周前在ITF新加坡,我跟他们是怎么样进一步亲密合作,能够把开源代码的合作,开源标准进一步进行实施,知道开放的标准是非常关键的,而且我们永远不会抛弃开放标准,要有非常好的实施好的规则、网络策略,有更多的组织一起共同携手并肩协作,在ONAP今天下午会具体介绍这一点。

我会把所有的这些部分都整合起来,大家看一下,我们真正看整体项目都开始共同加入进来,而且有非常卓越的合作案例,整个网络的控制和整个网络的布置方面,ONAP整体的影射如何分析它的数据层面,开发新的工具进行实时的数据反馈,数据交流,同时还跟MSPM进一步在OS和BS进行交互,操作系统方面交互。我们看整个世界上开源代码,从整个世界方面越来越开放,而且大家运营商和不同的社区能够进一步携手合作。

我们跟标准化的组织今年发布了一系列的报告,关于协同开源代码和标准化组织,在整个电信事件方面,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0241.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7-11-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