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F大会专访:H3C与SDN那些事

本文系SDNLAB于2015中国未来网络发展与创新论坛采访华三通信记录。

采访实录:
遇惠君:对于华三来说,我们现在看到,整个网络技术近三年,包括SDN,NFV等新兴技术,发展的速度,我们是感觉突然加速了。但是对于我们华三通信来说,其实对于前沿的一些技术,也是一直在跟踪。

但是这几年对我们来说,包括我们公司从宣传的口号,大家可能也看到,从以前IP领域的领导者,也是慢慢的向新IT体系架构的这样的领导者在转变。这个也是我们华三感觉到,技术界的这样一个变革。

所以我们也是在今年也提出了新IT这个战略。一开始这个战略可能是比较模糊,但是从今年开始,我们很多的技术战略,包括我们的实践,都慢慢的开始落地了,整个新的框架都会出现。一会,我们的王总也会给大家来介绍我们这样一个大互联的战略。

总的来说,其实我们公司,现在新IT有几个大的战略,一个是在网络这边的,我们有大互联,大安全,我们还有大数据和云计算。其实云计算说起来也是大计算,这是对大的方向的理解。同时,华三现在其实也是从一个非常早的单纯的网络设备的制造厂商,向全IT基础架构厂商的定位去转变。今天也是非常高兴,能请到我们的副总裁王玮先生,我们也非常有幸,一起做这样一个交流和沟通。

提问: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SDNLAB的记者,我们一直专注于网络创新技术,今天从技术和战略两个角度和两位探讨一下。在SDN这方面对于像ODL、ONOS这样的开源控制器,对华三自己研发的控制器会有什么样的冲击?它们之间存在这怎样的联系。

王玮:其实华三通信进入SDN比较早,应该说,我们刚进入SDN的时候,ODL还没有,我们就开始做这个Openflow系统。现在随着开源技术的发展,后续我们也会跟随有些APP,迁移到ODL这样一个平台,把我们前期做的很多数据中心,未来还有广域网的、局域网的一些SDN的应用,APP以后迁入到ODL的平台。

其实ODL产生,很大的因素在于业界,之前SDN的控制器有很多家,最挣钱的就是被VMWare收购的Nicira,他们挣到钱了。其实当时有好多家,包括BigSwitch Networks 结果都没挣到钱。应该说随着开源,我们也会走到开源这样一个环节。

我们将基于ODL控制器的方向,在ODL控制器上开发更多的应用,数据中心的APP,面向于世界安全的APP,广域网的、局域网的APP。可能我们推的APP都是偏向于我们公司比较擅长的网络方面的APP,当然可能也有其他公司,我们也有一些合作伙伴做语音的,语音的APP,还要做一些EPI,或者类似他所擅长的APP,很多。

提问:我们知道华三已经将云架构迁移到OpenStack的开源架构上,在Openstack网络管理这块,使用的是原生的Neutron还是用其他的SDN解决方案或者华三自己的网络架构去管理这个网络?

王玮:这个东西问的特别好,今天我觉得也讲到了,就是Openstack跟它的ODL这方面,国际上是不是合作还是竞争关系,我也解释不了,但是我觉得,从我们公司来说,这两个现在都在做。既可以是ODL的SDN这样一套体系做控制器,而且我这个控制器APP是支持接口的,能够和Openstack接通,这个技术应该说现在更成熟一些。是不是未来Openstack会把控制器的功能也能做,甚至于把整个APP的东西全部拆空,那Openstack体系也是有可能的,还需要再发展,后面能不能再关注一下后面M版本的发布,这个版本上可能会有一些新的东西出来。

提问:现在华三这块,整个业内SDN做得非常前列的公司,在园区网这块有没有比较成熟的案例可以分享一下。

王玮:园区网现在SDN应该是刚刚开始,其实最成熟的应该是数据中心,应用是比较多的。今天下午我也会介绍,包括我们在淘宝,阿里巴巴的淘宝网可能是我们接的最大的SDN的网络,当时是有两万多台地面服务器,40多万台虚拟服务器,是规模最大的SDN。设备大概有八台核心,88台汇聚,700多台TOR,那是我们接的最大的SDN,这个是数据中心,SDN应该是最成熟的。园区是刚刚开始,计划明年的年初,一季度、二季度之间,会交出一个园区的AD-CAMPUS应用驱动的园区网的SDN解决方案。应用驱动,前段时间我们在北京搞了一个大互联的发布会。

王玮:应用驱动网络,可以稍微透露一下,一个就是我们能实现用户名跟IP地址的绑定,策略随行,你的用户无论从一个接入,另一个接入,或者无线用户从一个地方漫游到另一个地方,没有任何的风险,安全策略都可以跟随一起,主IP地址不变,第二安全策略一直跟随,这是后续我们重点要解决的交付的比较重要的研发。

提问:也就是虚机的热迁?

王玮:对,在整个园区都可以。园区可能有很多接入,现在很多都是移动接入,我可以是台式机,或者是笔记本,或者智能终端。现在,我在园区里到处移动,有可能我在不同的接入点,我获取的地址有可能是不同的,那这样,我的一些安全策略,我的一些权限,怎么能保持跟以前,我必须是按照我的角色,按照我这个人,我有哪些权限。所以现在我们新一代的应用驱动的园区,就是为了能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特性,有线、无线。

王玮:移动化了,一种是移动终端,其实我们也有很多客户,接受了很多客户,他也有同样的需求,虽然他不是移动的,好比一些科研机构,他不是移动的,但是部门之间会搬家,会调整。这种情况下,以前一调整以后,地址全变了,策略也变了,讨论起来花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者把原来的安全策略再重新部署上去,可能要花很多时间调试。

而未来如果用这套方案的话,无论你是移动还是客户的搬迁都不需要,都不会受到影响,安全策略都能始终跟随,这是第一个好处。第二个我们也有一个特性,服务质量,或者QoS这种服务质量的一键部署,基于应用的部署。现在部署QoS都比较复杂,我们做网络的,整个IP网段,TCP端口号来定义一些应用,利用应用来部署QoS策略,QoS策略接入策略也要配,会议策略也要配,核心策略也要配,非常复杂。那么也不能移动的,后续我们也基于这个应用的QoS的一键化部署,使用SDN技术。我可以把一般的应用,我可以生成应用列表,你能识别的所有应用都在上面,应用列表QoS策略都可以进行设计,或者说打勾,那我这个就可以自动化的部署到整个网络上去。

这样的话,以后用户看到的网络不再是过去的IP地址,协议,VLAN、子网,我们不希望用户以后看到这个。以后用户看到,我这个用户的组是什么用户组,这组的安全策略是什么,应用的QoS策略是什么,这样用户就很容易使用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起名字叫应用驱动,或者应用驱动的网络。因为传统的网络更多是网络本身的这样一些技术。实际上,业务部门和网络部门它两个部门是稍微有一些割裂的。

我觉得上午李院士讲的特别好,搞计算机的人期望抽象化,操作系统是抽象,我们搞网络的人都搞协议。现在SDN是很好的一个手段,用抽象化的技术来定义我们协议,定义这个网络,特别是应用,让用户更好的使用这个网络,这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

遇惠君:我再补充一点,刚才讨论的园区,其实我们像青岛石油大学已经用一些SDN的技术,已经在给他们校园网里来布了。但是刚才说的这些技术,这是我们下一步的新发布的技术,我们之前已经有一些技术在国内的园区,主要还是在学校。本身学校也有这种可编程,可实验的这样的需求。

王玮:可能我们推出的这些数据中心,包括园区网的运用,更多的是我们需要它产业化,需要给客户带来价值,能形成商业化运营,能给客户带来价值,这些东西。今天本来下午也会介绍,我觉得前几年,可能是定义SDN技术,后面我们是要把SDN技术产业化,真正的使客户感受到SDN技术带来的价值,也使我们不管是SDN的从业者,也能从中建立一个正向的商业模型。

提问:其实比较一下去年和今年的SDN业界,您就会发现,SDN的应用多了很多。

王玮:其实只要这个产业化做好了,我觉得IT技术,回顾几年前的IT技术,产业化一旦成型以后,你会发现它的发展非常快。我觉得SDN未来,只要产业化做好的话,应该发展也是非常快的。

提问:企业客户引入SDN他们的主要顾虑是什么?

王玮:应该还没接触到特别多,其实倒不是说SDN的顾虑,用户更需要你能够帮他们解决现有的问题。唯一的顾虑就是现在SDN是不是能解决好它的问题,这也是它最大的顾虑。因为我们现在主推的数据中心,我们都是通过充分的验证,充分的测试,或者实践,我们认为这是能给客户带来价值,能解决用户的问题。当然确实说,你说SDN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现在也还不敢这么说,我们现在给公司,给客户推荐的希望能够解决客户的在云计算,在园区,甚至将来在广域网都能解决用户的一些使用的问题。

这是一个,你能不能真正解决SDN技术,虽然概念的成分,但是这种转化能解决用户的方法。就跟今天上午吴院士说,发动了魔方不等于你们会玩魔方。SDN也是,相当于也是个魔方,告诉你这种技术。但是是不是会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能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我们想清楚一个解决一个,这是我们在做的。但是应该说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不可能一次把所有的问题全国都这么快的解决掉,这也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实践的过程。

提问:能介绍一下华三在这方面的优势,跟其他的厂商的不同,尤其是设备商也在做,大的IT厂商也在做,通信界、IT界的都在做这个。

王玮:应该我们关注网络界的,SDN业务发展比较多,包括可能我们主要还是关注在网络这个行业。网络这个行业我们觉得,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刚才举的淘宝的例子,可能我们最好的优势是实践了一个中国最大的一个SDN网络,我们有很好的一个实践。我不知道其他公司是不是有在这方面有这么大规模的部署,真正的像淘宝这种“双十一”重载下的一种服务,我不知道其他公司是不是有这么好的,大规模的重负荷的这种实践经验,对于我们公司应该说,通过我们的努力,成功的实现了这个目标。

其实这是一个目标,还有一个项目是腾讯的项目也是类似。腾讯的控制器也是我们整个给他做的。当时做的是16个集群,SDN控制集群,也是大规模的,一个SDN控制器已经不够了,主备的已经不够用了,可能要16台集群这样规模的应用,这也是我们在大规模重负荷的事件,这是我们的优势。

第二,从功能上讲应该还是比较丰富的。我们不光是用Overlay的网络这样SDN的实现,同时我们还有其他的实现可能业界现在我还没有看到类似的两方面都比较完善的公司,类似SDN产业还是没有的。

遇惠君:我这儿补充一点,我们华三第一个王总说的,我们对网络的理解,相对来说,因为我们其实在更多年前我们是一家更传统的一个网络公司,我们一直专注于数字通讯这个领域。所以其实我们对网络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现在SDN一出来,其实引入了很多新的玩家。像刚才提到的Nicira,它其实是一个纯软件的厂家,这里也包括很多初创的企业。以前的门槛都打掉了,他们通过纯软件的方式能进来。但对于网络的理解,像刚才王总提到的,一个非常大的数据中心,其实它可以存在非常多问题的,并不是说,只是说我在上面叠加了一些简单的软件就能解决。像刚才提到了很多数据规模,数据量达到一定程度,这种数据的冲击,这个其实还是需要我们对网络有很深的积累,这样的话,才能够说,我在进入到新的软件的时候,我依靠对网络的理解,才能把整个软件定义网络做的更好。

另外一个方面,我觉得华三是有这样一个创新的基因在内在里面的。从我们官方的口径的宣传也可以看到,华三现在累计的发明的专利应该已经有6182个,这样一个数字。其实,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我们人均的发明创造能力,其实是非常强的。所以对于新的业务出现的时候,其实我们在这里面做的,像刚才说的控制器集群,其实都是标准里面还没有完全定义,我们其实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我们是把很多的创新做出来了。

第三点,我觉得就是我们对客户的需求的这样一个理解程度。因为现在华三通信真的可以说,在网络层面是服务于百行百业。我们对很多像国家的政府、金融、运营商,很多的企业,都是我们这样的客户,我们长期的服务于他们。所以我们对他们的业务系统,网络系统,其实我们还是比较了解的。现在如果有了新的模式,华三通信又有创新的能力,有这种精神。所以我们相信,结合我们对用户的理解,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我们比较大的优势。

提问:想问一下,华三通信参与SDN的标准化的情况,日前在SDN的标准其实并不是太成熟,很多厂商他们也会制定有益于自己的标准,我想问一下我们这边是怎么参与的?

王玮:我们应该说,我们在参与,但是贡献度还是不够,这是实话实说,我们还需要积极贡献。因为现在SDN领域的还是主要以美国的企业为主,应该说国内现在确实在标准化这块,开源组织建设,相对整个环境,一个是国家政策,或者说相关协会的组织,我个人感觉还是不够完善。所以说,做着一些贡献,我觉得可能应该说,我觉得我们公司应该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没有国别的区别,我们不是在中国,如果在美国的话,没有文化氛围,或者说社会氛围的这样影响的话,我觉得我们会做的更好。但是毕竟还是受到,他用英语语言开会,我们语言肯定很难达到他们语言的应用水平,这是一方面。

还有国内,我觉得今天院士也提到一点,国内也要建立起多个院校的多个学校,多个组织一起来开展,一起来贡献,不要都是山头主义,就这个意思。实际上,如果国家真的形成这样的环境,确实我们开源能发展的更好。可能美国这方面确实做的比我们更先进。 还是知识产权的保护。

王玮:反正确实美国做的更好,你看他们的Openstack的开源组织,像惠普、VMware之类的很多公司都在做大量的投入。我比较清楚的是HP,HP一年要投100多个工程师,开发了很多代码,全部贡献到了Openstack开源组织里去了。中国现在还没有看到一个企业投入那么大,包括大学,很多人在做研究,并没有把自己做的很多的代码贡献到开源组织。还是要一个产业政策或者说氛围、习惯,可能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美国的这块比我们考虑得更有远见一些。

反正我们也做了一些贡献,Openstack排名不算太高,我们排名最高的我印象中是存储的开源,第七还是第九,剩下的ODL可能也有一些贡献,排名也不是太高。我们还是很开放,很愿意做一些贡献。但是实际上,如果有更好的氛围贡献可能会更大。

提问:我想问一下,通过华三与国内运营商的,比如说在广域网中的一些SDN应用,简单的分析一下,现在国内运营商,在SDN上进展算是一个什么阶段。去年就说是初步应用这段,但是运营商自己毕竟还有很多顾虑,因为他们自己的网络,比如说投资要回报率,要现有网络的平台过渡要求。现在算是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并且下一步对我们这样的网络您理解这样的企业在SDN上有什么具体的需求?

遇惠君:我了解,现在运营商每届SDN大会,大家都可以看到,运营商的人都会在,运营商的专家和领导都会上台。我是这么理解的,运营商他在投资和收入,它其实是越来越不成比例了。我们现在看到,我们上网越来越快,我们那个网速越来越快,我们流量用的越来越多。但实际上我们的话费没有同步的去增长,它的投资也非常大,3G搞了以后上4G,它的很多基站的投资非常大。

其实韦乐平韦总就曾经提过,这是一个剪刀差,我的投资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我的收入却是没有跟上,对于他来说,其实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这个是他内在的存在的驱动力,他是需要怎么来破这个局。相反,他看到很多互联网的公司,一般叫OTT,过顶传球,其实都是用了他的这种基础的架构。但是,互联网的钱运营商从他身上过了一下,根本就没有赚到,他只是有一个很小的通道,这样一个过路的费用。

所以我们看到,运营商其实在整个SDN和NFV一些网络的新技术,它其实是施以厚望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情况,我们其实跟运营商的集团和它的研究院,其实都一直保持密切的沟通。其实从15年甚至说从14年以后,14年的时候就已经有试水了。15年这种试点的工作是非常多的。运营商其实它的采购模型是有一个集采的情况,它的采购量特别的大。所以它在这么大的采购量的情况下,SDN、NFV这些比较新的技术,它一定不会想把这个新的技术怎么来纳入到它传统的集采的模型里面,这是它比较熟悉的采购,或者是应用的模型。

所以现在,包括15年,我们已经在配合运营商在做相关的规范化的工作。我们相信,在16年的时候,很有可能我们就会看到,有运营商对于SDN、NFV这种新技术的类似集采的这种正式的规范,会发出来,很有可能,这种在运营商SDN和NFV这种技术如何玩儿如何来运作的方式,很有可能就会浮出水面。

那我觉得,这个东西一旦出现的话,很有可能这种在运营商领域,SDN或者NFV这种新技术,大规模的应用的话,可能就会离我们不远了。

提问:在广域网针对我们提出的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说它对中兴、华为这样的厂商也会提一些要求。对于我们网络提供商,网络上提供些什么具体的需求?

遇惠君:具体的需求可能就因人而异,我是这么理解广域网这个问题。因为广域网很有可能距离比较远,也不是一个省公司的。它就会出现这个资产不是一个管理者,两个管理者之间他们的设备如果要是互访互通的话,一般都要求走标准的嫌疑。如果说上了SDN以后,这两个设备有可能管理归属不同的,那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我SDN这两家设备是不是一家的,我这个SDN设备,SDN控制器,对两家的设备管理有没有提前做过互操作的,我在里面控制器或者说上层应用,它有没有应用一些比较特殊的,或者说不标准的,没有完全标准化的协议。

这些问题都是要考虑的,所以现在看到,他们所提的在广域网的需求,更多的还是说,你在数据平面上尽量的还是要通用,尽量不要有私有的东西。这样的话,我的数据平面传递到另外一个远地的话,那我还可以去正确的去解析。对于上层控制层面来说,有可能还是厂商之间互操作性,如果没有解决的话,还是各自厂家各自管理自己本端的出口的设备。

运营商在上层的话,会有他自己的业务编排器,它来跟各个厂家的控制器来对接。有可能几个省之间,可能分成两个或者三个厂家,会把不同的设备进行划分。同一个厂家的,在上面可以用一个控制器来控制。但是不同厂家的,可能会存在多个控制器,这个多个控制器之间,他们的信息怎么去交互,很有可能是运营商会自己来做一个更上层的控制平面。通过这个控制平面,他会去了解全局的信息,然后再进行他们之间的调度。

如果说,因为它确实跟数据中心不一样,数据中心的采购模型经常这样,一个数据中心,我顶多切成两半,两个厂家。经常的情况一个数据中心集采的时候,为了保证可靠性,就一个厂家,这个时候我的控制器是有完全的控制能力的,都是一个厂家去对接。但如果广域的话,我现在看到的运营商是有顾虑的,他不太可能说,我把这几个省,全部都让给一个,这个份额是非常大的,这样的话,它的集采等于没有办法实施了。

王玮:我补充一下,基于这个运营商,应该说广域网这个概念有点大。现在我们看比较成熟的运营商,在NFV上应用进展比较快的,特别是有些省份已经开始。今天院士们也介绍了,我们公司具体的项目,以前都是用物理BRAS,现在接入丰富的业务,也可以转化成全部用NFV的技术,用vBRAS解决整个运营商的业务应用。实际上,你现在的RPS都是可以使用vBRAS这样的技术。或者说vFW这样的产品,来解决他的整个提供丰富业务的功能,这些应该都是在很多省份已经试点和实践。

其他的广域网的实践,可能现在还刚刚初始的阶段,可能再过一段时间。包括我们也在跟一些互联网企业,包括像腾讯、阿里这样互联网企业,也在一起探讨骨干网将来怎么用SDN带来更好的服务。

提问:我的问题就是这些,谢谢二位的分享,最后也期望能看到华三在业界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分享。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15366.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5-12-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