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N要防止七种认识偏差

编者按:SDN在获得关注并得到大力开发研究的时候,依然存在对它认识的偏差,归结起来这样的偏差有七种。

在过去几年中,SDN理念已经在业界获得极高关注。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该技术的存在,并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或者有计划地对其加以评估。但与此同时,关于该技术的认识偏差仍然广泛存在,归结起来共有七类常见误解。

SDN要防止七种认识偏差

1.SDN只是云与服务供应商的事。在过去12到18个月当中,这仍然是曝光率最高的常见误解。尽管各早期SDN实施者多数属于云服务供应商以及使用大规模网络体系的企业,但SDN的实际收益(包括敏捷性、成本优势、管理机制以及创新成果)完全适用于主流厂商甚至中等规模客户。

2.SDN只适用于数据中心。尽管大多数关于SDN技术的探讨都针对或者围绕着数据中心展开(例如“我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启动一套虚拟机系统,但为什么进行网络/防火墙变更还是要用几个礼拜”),SDN同样适用于WAN以及校园网。需要强调的是,WAN正是导致众多客户需要耗费数周甚至数月进行宽带配置的罪魁祸首,而且实施成本相当高昂,更不必提企业带宽水平每2.9年就会迎来倍增,而且管理混合型WAN的难度也相当高。

3.白盒交换机就是SDN。这一认识误区去年同样排在第三位。无论是否使用SDN,大家都能够选择白盒设备(以及品牌白盒设备),反之亦然。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一旦大家将智能化机制引入控制器,那么我们对于硬件功能的依赖性将大幅降低。人们能够(也没有理由不)以独立方式将二者彼此加以剥离。

4.SDN是实现网络敏捷性的唯一途径。到目前为止,SDN的“杀手级用例”已经实现了数据中心敏捷性。SDN当然能够提高网络的敏捷性,不过实现敏捷性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自动化、编排机制以及可编程体系等。此外,不要单纯从敏捷性层面审视SDN,其能够带来的实际价值还有很多。

5.可编程结构就是SDN。这一误解在去年的榜单上曾经出现,因为不少专门提供可编程性以太网体系(通过利用API)的供应商往往将其描述为SDN。这些通常属于有能力切实解决问题的出色产品。如果大家正着手构建一套新的数据中心网络,我们建议各位采取这类可编程。但总而言之,可编程结构并不是SDN。

6.SDN只是一种网络升级方案。SDN并不是大家用一个周末或者三四天时间就能完成的任务。SDN也不是我们能够大规模引进到业务环境中的普通方案。SDN是一套架构方案,我们建议各位根据业务规划/需求以投机主义或者实用主义态度加以部署。大家不妨回忆上世纪90年代我们部署负载均衡机制时的情景。如今已经不是过去那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真正需要应对的是像面向公众的网站这类具体需求(例如规模与弹性)。此外,大家已经能够利用标准化机制借助负载均衡发展成果部署新的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概括来讲,大家应当利用同样的方式指导SDN实现流程。

7. 程序员将掌控网络。网络技术人员往往在听说SDN为“网络环境带来可编程特性”时心中会泛起一丝凉意。结合DevOps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典型的网络运营负责人通常会抱有“我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开发人员掌控网络体系”的思想。不过,SDN带来的并不是当初那种淘金热浪潮。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能够通过预先定义的模板或者蓝图为控制器编写API,而这些模板通常是由网络技术人员负责配置完成的。
 
转载自:中国信息产业网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11447.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5-05-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