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球未来网络与SDN技术大会”精彩剪辑(下)

编者按:每届SDN技术大会都少不了产业链的声音,他们代表着最新的市场动态以及技术的商用化进程,学术界可以孵化技术,但是技术落地的中坚力量依旧是产业界。小编从去年产业界代表的发言稿中截取了一部分,让大家一起回顾往昔憧憬未来。

“2014全球未来网络与SDN技术大会”精彩剪辑(下)

华为市场部总工张伟
我们认为SDN未来,最初的理想,当时在斯坦福大学诞生的时候,它是冲着创新网络,重新设计网络这么一个考虑来诞生的。但是,而后在像谷歌网络,运营商网络不断的实践,最终解决的问题其实跟他最初的理想还是有一点偏差。我们认为当前SDN发展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是阶段一,一个是阶段二,都讲SDN是软件定义网络,在阶段一和阶段二是并行的,他们的含义不一样。阶段一的含义是通过改变网络自己的管理,控制方式,集中化的管控实现全局效率的提升,包括承载效率,包括运营效率,这可以看到,为什么SDN在这个市场得到广泛的认可,SDN从大网上还是有这样那样的置疑,但是在IDC领域,最近一两难,无论是海外运营商,还是BAT他们都放在IT,这个场景领域,实际上它是对网络效率提升的诉求非常迫切。SDN并没有改变网络本身,但是它提高了网络的运转效率,这方面我们认为这是SDN发展的第一个阶段。SDN同时发展并行的另外一个阶段,就是软件驱动网络,通过网络能够开放,实现运营商,就是网络提供者和网络使用者的共存共融。第三个阶段是SDN最初的理想,就是这里面的软件是重新设计了一个网络设计思想,它是我们认为SDN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倒三角这样一个图里面,看到阶段一和阶段二的应用场景或者相关技术。阶段一里面,我们看到目前最有共识的是数据中心,包括DCI,DC内部和DC之间的。软件定义的阶段二,我们看到有很多网络能力能够实现,通过SDN方式,或者非SDN方式实现开放,实现运营商跟OTT的合作,这些点包括上行带宽,下行带宽,无论在阶段一,阶段二,不断成功最后都是通过实践进行验证。

阶段三,就是最初的理想,最终的目标。SDN最早在斯坦福大学诞生的时候,其实它的上挂的项目都是未来网络,大家不是说帮助运营商实现效率,帮助运营商实现网络开放。它更多强调是创新网络,实际上创新网络也是我们每一个通信人的梦想和理想。未来我们认为SDN是三个阶段,一二阶段是并行,因为都是商业诉求驱动,最终梦想我们一定要实现,就是实现网络的重新定义。

中兴通讯承载网方案总监黄孙亮
首先看到从它的SDN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我们知道SDN主要有四个特征,首先是转发和控制分离,然后是控制逻辑的集中,然后是网络虚拟化和网络开放化。在网络虚拟和的基础上面,我们进一步提供北向接口,把网络能力开放出来,让更多用户获得所需要的网络能力,实现网络的开放化。这里面SDN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网络的开放化,也是它最终的一个目的。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SDN最终的诉求,它其实是一种应用,它是挣脱网络的束缚,按需获得他所需要的网络资源这么一种诉求。所以,其实我们觉得,我们讲SDN,我觉得更合适的考虑应该叫做开放网络,SDN只是一种手段,我们需要开放网络,我们希望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做,我们希望软硬件转发控制分离,我们希望更好的进行SDN的定义,所以我们要有一个集中逻辑的控制,这是跟大家讲一下SDN集中的目标。

针对SDN的一些实践,我们这边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做了很多事情。我在这里面基于我们对SDN几个主要的作用对我们的方案进行了一个归类。首先,在SDN TCO方面有基于SDN的BNG方案,IP SAN方案,PTN方案等。第二个是在基于SDN提升网络能力方面,我们有基于SDN的虚拟数据中心方案,在SDN创造应用价值方面,我们提供了基于SDN CDN跟网络协同的方案。

戴尔网络李海平
在未来的IT构建模块里面,我们需要从三个角度解决,第一、从数据中心来讲,第二是园区网络,包括园区网的桌面机,移动设备,和园区网的网络。虚拟终端加上用户的接入,这是第二块。第三、远程分支机构和远程办公,远程服务器,远程存储和远程网络,兼容到我们数据中心。第四、我们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的互联和他们的容灾。所以,我们需要从整体IT架构考虑整个IT的变迁,包括网络的需求。

在网络需求下,在我们过去的三年间,大家知道戴尔2011年8月份收购了业界最著名的数据中心厂商之一,在那之后,从2011年发布以后,我们首先创立了开放网络的理念和灵动网络的理念,我们提出了开放网络框架的概念,就是开放式自动化框架的概念。我们在2012年把流量模型扩大化,改变数据中心的设计,推广到整个行业,我们叫做骨干分支架构的模式,骨干节点与分支节点实现分离,我们在两年以前就已经大力推广,现在传统厂家已经在跟进我们的设计模式,我们两年前就已经在推进了,我们传统的网络厂商在推进这种产品。然后,为了简化分离式的网络架构,我们有推出了灵动网络架构,我们需要在一个集中平台上部署整个分布式的架构。2013年年初,我们推出了第一款的OpenFlow的交换机,把我们操作系统跟OpenFlow完全结合在一起,S5000就是业界第一个融合交换机,除了这个之外,园区网也需要软件定义网络的雏形。到2014年我们做了什么创新?我们推出了开放网络,我们在运行第三方系统,18个月硬件升级一倍,18个月成倍降低一半,让每一个从运营商开始,从用户开始,能够享受到IT也所带来的价值。

戴尔SDN战略,我在去年的SDN大会上面已经讲过,今天我要讲的就是我们在哪里落地。我重点讲一下SDN的战略,第一个叫做NVO的战略,我们支持跟第三方的软件虚拟化平台进行物理化与虚拟化的通过平台互联互通,我们自己也创立了NFV的组织。这是我们叫做基于虚拟化平台的SDN战略。第二、右下角叫做开放控制器的战略,我们开发我们的交换机,我们要开放与第三方的控制器互联互通,我们包括跟NEC的控制器互联互通,包括BigSwitch的互联互通,包括跟其他厂商也有互联互通,这样真正做松偶合的方式,真正的彻底的开放,就是硬件可以是我的,软件也可以是我的,硬件可以谁别人的,软件也可以是别人的,这才真正的彻底开放。这里面包括我们创立了ONG的组织,实现在SDN网络可编程模型的模型接口,因为SDN最重要是它的编程模型是什么,我们倡导编程模型的完善和不断建立。第三、与传统交换机的可交换模式,可编程接口,在传统交换机上实现可编程,在传统交换机上可以支持新兴的面向服务的语言。所以,我们基本上基于三种方向让客户选择适合他的某种方式,如果他比较进行革命性的研究,可以用右下角的OpenFlow的方式,如果他既有虚拟化,又有物理化,可以用上面的方式,我们给客户、运营商充分的选择权。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企业事业部技术总监苏哲
思科对SDN的贡献到底在哪些方面?我们列了比较多的一些东西,但是谈这些具体的东西之前,跟大家先沟通一下SDN我们的一些初步的或者最终的一些想法应该是怎么样?第一、从我们的角度,我们认为SDN在过去的几年已经从概念走到实际,应该是说到一个落地的阶段。怎么样去落地?这个实际上是一个层面上的创新,这个我们也希望是一种实践的方式是SDN,最后真正能够给到我们用户的一些好处创新,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看到,实际上大家都谈了,前面几位先生都谈到,我们在SDN方面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架构,这个毋庸置疑,我们也是非常愿意让大家是一个开放式的架构,因为SDN提出来以后,到底是多少家的互联也好,最终我们能够给到所有的收益,或者好处给到最终用户,开放是一个最重要的方面。第三、我们看到,实际上在SDN里面我们有多个很多的厂家,很多在这个业界的一些Player。在这个业界里面,我们怎么样在里边建立一个生态圈,真正为SDN,或者从我们原来的可能理念上的SDN,最终过渡到一个SDN的实践,以及最终对理念的SDN可能还有一些比较学术化的东西,最终落到一个实践上,还有一些相应的扩展,其实这个需要我们蛮多的厂家,在一个生态圈里面真正的去共同的工作,这个是我们对SDN一个最基础的出发点。

在SDN这块,其实有很多厂家在业界支持SDN,怎么样把大家的合力集中在一起,真正为最终用户服务,实际上是我们真正去想的。尤其在第二点上,我们目前跟IBM,包括微软等向IETF提交我们认为可能从南向接口这个角度一个协议的标准,也是对原来传统狭义上可能OpenFlow的一个补充,必须OpFlex,现在很多的一些结果出来,也向这个标准提供,更多是数据中心的层面,提出相应的接口,协议的标准,希望更多的厂家能够遵从这个标准,如果是一个标准,大家的互联互通也会更加有好处。第三、思科在去年的时候提供了OpenDaylight的一个联盟的倡议,在里边大家可以看到,右边有若干厂家比较大的名字,都响应这个倡议,加入到OpenDaylight里面作贡献。那么,OpenDaylight到底是做什么?实际上很多同志应该知道,实际上是帮助我们去统一,或者在一定程度推动SDN控制器这方面的一个集成。大家知道如果底下是多厂家的设备,上面每个厂家都有它相应的控制器,数据中心厂家的控制器可能不能跟B厂家的设备去沟通,这个实际上我相信是我们刚才提的所谓的开放型的最大的一个障碍。在这里,实际上OpenDaylight就是推动说,我们希望不单单在各个厂家,你们自己每一个厂家里面的控制器会有一个集成和整合,更多是我们提供相应的一些源代码出来,在整个业界我们跟大家一起把这个控制器能够做到一定可以实施的水准。也就是通过这个控制器,我们可以跟不同厂家的设备去交互,真正实现在一个可能比较复杂的客户的多厂家的环境里边能够实现SDN的控制器的控制。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10493.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5-04-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