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SDN发展之怪现象

编者按:这一年,SDN产品密集发布,但敢于买单的用户却依旧寥寥;这一年,运营商网络的SDN改造悉数启动,但传统行业用户却只能隔岸观火;这一年,SDN生态圈暗流涌动,但国内围绕SDN的开发者生态圈却踪迹难寻。一边是产业界、学术界的积极推进,一边却是SDN商用迟迟不见“谷歌式”成功案例的尴尬。这些SDN发展中的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谷歌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构建的B4网络大获成功,2012年SDN开始在全球炙手可热。SDN的核心理念是将网络功能和业务处理功能与网络设备硬件解耦,变成抽象化的功能,再通过外置的控制器来控制这些抽象化对象。通过把传统网络的紧耦合架构拆分为应用、控制、转发三层分离的架构,网络将不再成为制约业务上线和云效率的瓶颈,而是在完成数据传输任务的同时,也能变得和虚拟化后的计算、存储资源一样,成为一种可灵活调配的资源。

从技术选择的角度看,SDN或许并非解决网络问题的最佳方案,但却可能是实现业务与网络适配,提高网络利用率和降低网络服务成本目标的最适合路径。否则,这个理念也不会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空前一致的认同,并将其视为未来网络演进的共同目标。而且自此,“软件定义一切”的风潮也开始席卷IT业界。长久以来,人们希望IT系统能成为一种更为灵活、便捷、按需索取的资源的强烈诉求,似乎都可以通过这种把“软件”从“硬件”平台中解放出来的方法最终得到满足。

然而,两年过去了,SDN被规模化应用的成功案例却依旧只见B4。在中国,SDN也在经历了一年的概念热炒后走向技术落地期。2014年,SDN产品密集发布,运营商网络的SDN改造纷纷启动, SDN生态圈暗流涌动。但是,敢于为SDN产品买单的用户依旧寥寥,传统行业用户对SDN依旧懵懵懂懂,国内围绕SDN的开发者生态圈也踪迹难寻……一边是产业界、学术界的积极推进,一边却是SDN商用迟迟不见“谷歌式”成功案例的尴尬。

这一年,SDN怎么了?

标准:边发展边博弈

SDN的思想在颠覆传统网络架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难解的问题:网络要依据何种标准向何种方向演进?

2014年,产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加强了对SDN标准化工作的推进,SDN标准的相关进展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关于标准的博弈也日趋激烈。

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争先恐后地展开着SDN标准制定的工作。一直在全力推动SDN标准化的ONF(开放网络基金会)已经发布了OpenFlow1.4版本,由于大量厂商已完成了OpenFlow1.3的互联互通测试,OpenFlow1.3已然进入成熟阶段。ONF的目标非常明确,它希望基于OpenFlow的SDN能成为网络的新标准。ITU-T和IETF正在基于互联网未来的发展需求,制定基于SDN的未来网络标准。由AT&T、英国电信、德国电信、Orange、意大利电信、西班牙电信公司和Verizon联合其他52家网络运营商、电信设备供应商、IT设备供应商和技术供应商,组建成立的ETSI网络功能虚拟化行业规范工作组,则着力于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发展标准的IT虚拟化技术,使更多网络设备类型能融入到符合行业标准的服务器、交换机和存储设备中。而在国内,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也启动了未来网络、SDN相关标准项目的研究工作,CCSATCI已成立SWG3工作组,为借鉴SDN思想的未来数据网络(FDN)的需求场景、架构、协议制定相关标准。

在这些标准组织之外,由IT企业组成的联盟OpenDaylight也在争夺SDN标准的控制权,OpenDaylight希望打造一个支持SDN的网络编程平台,为NFV和更多不同大小、规模的网络创建可靠的基础平台。企业联盟更强调用户价值、生态圈价值,这个思路虽然对用户非常有利,但也暴露了一些设备厂商的野心,例如思科就试图通过推销自己的OpFlex协议来取代OpenFlow。

标准化,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在网络技术演进的各个历史阶段,标准主导权的争夺都异常激烈,因为在一个标准化程度极高的市场,它必然体现为市场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来了,但机会也来了。不仅是SDN落地的各种问题需要被解决,市场固有的格局也同样出现了重组的可能。事实上,即使目前OpenFlow作为通用标准,在支持度上比其他标准更胜一筹,但网络设备厂商依旧普遍在SDN产品中将其视为“兼容项”, 部分“实力派”厂商还保留了自己的标准。华为也曾表态,未来SDN市场的标准化很可能不再是标准组织说了算,而变成市场选择。

所有人都在观望,因为SDN的标准化还远未到出现定局的那一刻,而“非标”的局面却让用户普遍感觉SDN的相关产品未定型、未成熟。

用户:态度迥异

“在商业世界,能被快速接纳的技术要么能赚钱,要么能省钱。”在今年召开的全球SDN开放网络高峰会议上,ONF执行主席Dan Pitt(丹·皮特)点透了SDN的商用价值。在2014年,国内运营商显然已经全面看清了SDN能给他们带来什么。

3月,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在武汉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个传送网SDN解决方案的测试。4月,北京电信完成了全球首个运营商SDN商用部署,将SDN技术成功应用于IDC网络。6月,四川联通在成都完成了全球首个SDN IPRAN商用部署,首次将SDN技术成功应用于IPRAN领域,推动了SDN商用化进程。8月,中国移动研究院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联合华为进行了SPTN SDN创新实践,在政企专线业务领域实现了网络能力的开放,并实现网络的高效运维。11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福建电信)、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又和华为合作,完成了全球首个光传送网SDN联合创新,成功在光传送网上实现了BoD智能专线应用,以及与数据中心的云网协同,引领光传送网全面进入SDN时代。

正如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副所长段晓东所说,谷歌B4网络成功后,运营商就是因为看到了谷歌B4最经典的12个节点的“省钱”能力,才产生了投入的动力。除了省钱,运营商部署SDN的驱动力来源于提高其资源利用率,以及最大限度降低其网络成本。在段晓东看来,SDN对运营商的价值很像4G,它天生就是一个能够帮助网络运营商“省钱、赚钱”的事物,所以更容易被三大运营商所接受,甚至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会有人愿意去做。但它又不能直接兑现为“赚钱”的能力,必须通过业务创新实现新的价值才能产生获利的可能,还需要产业界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发掘出SDN和NFV的商用价值。

和运营商态度迥异,传统行业用户并未这么快对SDN敞开怀抱。“尽管SDN在业务灵活性方面的诱惑很大,但若轻易尝鲜目前风险还很大。”山西心脑血管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赵山川曾如是表达了他们对应用SDN设备的担忧。

“作为技术的最终使用者,用户更容易接受那些对他们的业务可以带来直接影响的技术理念。而SDN的出现,则更多是因为技术提供者们希望用更有效的方案去解决IT系统云化、虚拟化后制造的问题。”华三通信网络安全产品部副部长叶航晖认为,在用户认知度方面,SDN和NFV还需要一个被逐步消化的过程。

规模商用:火候未到

9月,世纪互联发布了国内最大规模的SDN商用网络,这是国内首个运营商之外的规模化应用SDN的案例。但实际情况是,网络在正式运营后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叶航晖道出了目前SDN商用的两大阻力:一是运维习惯改变难。“网络必须与应用场景相切合,而运维是支撑上层应用的关键。但用户原有的网络与运维方法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SDN所带来的这种全新的灵活的运维模式,用户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适应的。在目前SDN的用户群体中,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更容易在SDN商用实践中成功,也是因为他们运维经验丰富,以及对灵活运维模式的强烈需求所致。”

二是用户常感觉他们遭遇的实际问题与是否部署SDN没有直接关联,这会让用户缺乏部署的动力。毕竟,目前部署SDN的成本和风险,和采用传统网络技术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只有技术能力比较强且自身对SDN有需求的用户更有动力。对于运维能力较弱的用户,还需要厂商的引导和帮助。

这两点决定,SDN走向真正成熟的商用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SDN商用都仅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好在转变已经发生了,例如在SDN推进初期,业界曾认为SDN是一种“颠覆”,将与传统网络的建网模型、商业模式格格不入,这种思路确实给用户造成了一些困扰。但现在业界已达成了新的共识,即在继承传统经典网络优势的基础上体现SDN的价值,在商用实践上必须将新旧耦合的复杂问题留给技术的提供者而非用户,最终仅将开放、简单、敏捷留给用户,才是SDN商用实践成功的正确出路。

对互联网企业而言,传统网络昂贵的专业设备被通用的SDN交换机和服务器所取代,能够有效降低其组网成本。由于网络结构相对简单,数据流向相对单一,互联网企业不需要各种协议来实现复杂的网络功能,基于企业内一流的IT团队和强大的开发力量能够将SDN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实际网络部署中也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造就了谷歌这类SDN先行者的成功。但谷歌B4网络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一直是一个问题。因为在谷歌的改造中,他们并未使用商用网络产品,而是自己研发了产品。“在基础设施的投入上,谷歌一个季度就要花23亿美元。”谷歌网络平台部负责人刘俊达透露的这个数字,是任何一个中国企业望尘莫及的。

电信运营商有更强的SDN部署意愿,是因为使用标准化的转发设备,可以让其降低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实现多厂商设备网络环境集中高效控制。通过软件应用的开发实现新业务的快速部署,促进网络和业务创新。同时,SDN技术还能为运营商创新商业模式,通过业务与流量的紧耦合为流量经营提供技术手段。

任何新事物被接纳都有一个过程,SDN亦然。在其发展初期,传统行业用户注定难以成为“吃螃蟹”者。

分页阅读: 1 2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6379.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4-12-2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