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 : 基于IPv5的48bits寻址互联网协议

本文转载自zartbot ,作者zartbot.Net

❝一个好的架构不光要做加法,更要学会做减法. 有一个厂商14nm,然后14nm的故事结局大家都懂,所以IPv6++还不如IPv6-呢~❞

IPv6问世之初就有一个伟大的愿景世界上的每一粒沙子都能拥有一个IP,然后现在的情况是全球面临沙子短缺危机,另一方面IPv6地址实在是太长了,各个厂商又开始压缩地址,uSID gSID被提出来,然后构建了基于各种编码技术组合的IPv6+。然后从问题的根源上来看,我们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地址?答案是显而易见的,IPv4地址的确不够需要扩容,即IPv4+是刚需,而IPv6地址过长,最直接的做法不是压缩,而是做减法,即IPv6-,因为128bits地址对于TCAM做LPM压力会非常的大,对于P4引擎解析功耗也非常的大。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一个IPv5协议来构建下一代互联网络,而V5在中文语境中还有威武之意。

IPv5地址长度

那么在IPv5系统中地址空间要定义为多少比特才合适呢?现在有些厂商给出的NewIP的可变长度地址还是有一些可取之处的。但是从数学上而言,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切合实际的最大公约数即可,我们来看网络中常用的地址长度:

综上所述,48bits的寻址系统是最佳的选择,并且可以通过灵活的编码将Layer2(以太网) Layer2.5(MPLS) Layer3(IPv4/IPv6) Layer4(UDP/TCP) Overlay(VXLAN)等多种技术在48bits空间融合起来,实现统一的基于SDN的资源调度,并将网络模型从7层简化为3层,物理层、传输层、应用层。

IPv5报文格式

IPv5报文头部格式如下:

IPv5包头文件格式借鉴了IPv6,Version字段为5,和IPv6+ SRv6类似,它使用Next Header获得极大的灵活性,并实现OSI7层模型中2~6层的超融合,将整个网络模型简化为物理层 威武层 应用层,构建完全的以应用为中心的网络架构。

IPv5以太网表示层

当NextHeader定义为2时,表示后续报文为一个以太网报文,源目的MAC地址刚好各48bits放置在IPv5包头地址中。

IPv5适配IPv4层

当NextHeader定义为3时,表示后续报文为一个IPv4 UDP报文,源目的IP地址和端口刚好各48bits放置在IPv5包头地址中。当NextHeader定义为4时,表示后续报文为一个IPv4 TCP报文,源目的IP地址和端口刚好各48bits放置在IPv5包头地址中。出于安全性的原因,IPv5兼容IPv4实现不支持ICMP等其它协议。

IPv5适配IPv6层

当NextHeader定义为5时,表示后续报文为一个IPv6 UDP报文,源目的IP地址和端口刚好各144bits,在该定义中,源目的地址长度放大到144bits。

当NextHeader定义为6时,表示后续报文为一个IPv6 TCP报文,源目的IP地址和端口刚好各144bits,在该定义中,源目的地址长度放大到144bits。

IPv5适配MPLS层

当NextHeader定义为7时,表示后续报文为一个MPLS报文,以24bits ZERO作为标签栈底部。

IPv5适配MPLS层

当NextHeader定义为8时,表示后续报文为一个VXLAN报文,以24bits作为VNID,24bits作为额外的Action剩余48bits用于4个16bits的uSID实现NSH等service-chain功能。

IPv5适配SR层

当NextHeader定义为9时,表示后续报文为一个SRv6兼容报文,并且支持以uSID或gSID的方式压缩标签,并可以采用3D-Torus的方式构建标签解压机制。

IPv5动态地址获取

IPv5协议可以采用NextHeader 2~9轮询的方式,在各层进行MAC地址借用或高度仿真的算法,并针对ARP等报文分析,获取网关IP的方式和云端通信,并获得基本配置。

IPv5设备无接触路由

所有IPv5设备必须配备显示屏和摄像头,提供COVID-19保护的无接触转发机制, 当遇到目的地址不在路由表中时,应当把单个IPv5报文渲染成二维码,网管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通知远端服务器,远端回应报文也可以通过二维码回显在手机上,供路由器的摄像头扫码转发.

IPv5协议优势

通过IPv5协议可以灵活的兼容IPv4 IPv6 MPLS VXLAN Segment Routing等多种技术,并且提供了基于二维码的COVID-19防传染机制,设备可以通过无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换,极大的提高了网络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由于IPv5协议基于48bits地址空间,可以通过乘数因子提供可变长度的地址,可以实现对NewIP IPv9等技术的无缝兼容,同时又避免了IPv6+ 等需要二维指针压缩SID等对转发芯片不友好的处理行为。

IPv5协议工程实践

由于P4和SDN等大量的技术存在和可编程高吞吐芯片的问世,使得我们对于协议的扩展变得非常容易,因此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重构互联网协议栈的时间,针对IPv6的缺陷,压缩SID不如直接压缩地址,通过精妙的分析,我们得出了48bits的路由寻址长度,这样的长度对TCAM更加友好,在LPM空间和地址空间之间取得了非常好的平衡,它是未来几十年互联网协议发展的方向。它同时通过48bits系统融合了Etherent物理层(Layer2),MPLS(Layer2.5)、IP/IPv6(Layer3)、UDP/TCP(Layer4),VXLAN(Overlay)。实现了整个IP协议栈的简化。

写在最后,祝大家愚人节快乐!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4814.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21-04-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