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锐蓝信SD-WAN 的进化

第二届中国SD-WAN峰会于11月16日在北京盛大开幕,凌锐蓝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顾玮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SD-WAN进化之路》。

顾玮先生说凌锐蓝信从2014年就开始做SD-WAN了。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致力于垂直行业,比如说金融制造、物流、房地产,跟三大运营商也有很多合作。积累了一些行业经验,所以今天顾玮先生并没有说他们的产品怎样,因为有很多案例可以证明他们的产品能够经受住复杂的业务考验。顾玮先生给大家介绍了SD-WAN未来的路线。

SD-WAN 未来3年市场潜力

今年9月Gartner预测,全球SD-WAN的市场成交量将达到5.7Bil美金,折合人民币是400亿元,复合增长率可以超过76%,而且Gartner特别提出,如果你的SD-WAN有业务等级服务的方案,会很受青睐。下面是IDC的数字,IDC可能更激进一点,他认为到2022年,全球SD-WAN市场成交量将达到8bil美金,约合人民币560亿元,SD-WAN基础设施和软件服务比重是50:50,所以SD-WAN未来非常光明。

SD-WAN的兴起在顾玮先生看来它来源于企业的数字化。这些年“数字化”一词常常在耳边响起,而且“数字化”确实在发生,很多企业和终端用户都在走这条路。对于数字化,顾玮先生个人认为有两点跟SD-WAN趋势结合比较紧密,而且SD-WAN未来的走向应该迎和数字化。

第一点是ONUG,ONUG是美国的一个自发组织,2014年该组织认为SD-WAN对于企业的数字化很重要,它能迎合企业内高敏感性业务。第二点是Gartner在2018年5月31号也出了一篇文章,特别提到了SD-WAN企业做SD-WAN的时候要考虑什么样的场景,要扩充什么样的趋势,还有就是企业的数字化,因为它特别提到数字商务跟企业的数字化息息相关。

上图是Gartner的报告,也可以看出Gartner对数字化的定义,但是顾玮先生个人认为,这个报告还是有失偏颇的。Gartner的报告好像认为在企业数字化的进程中,跟网络相关的企业不再受客户的青睐了。所以顾玮先生说要客观地去看待这个问题。第一,任何数字化的高端应用,不管是AR还是VR,都离不开网络的传输。第二,做网络的企业确实需要转型,传统的线路、设备可能的确不是特别适应企业的数字化。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做SD-WAN。

iCONNECT – 完全支持企业数字化

顾玮先生给大家介绍了凌锐蓝信的产品睿智通iCONNECT,它是今年5月份正式发布。睿智通iCONNECT有一个特殊的模块,即垂直行业适配器,架设在应用优化、识别模块之上。顾玮先生说他们做了几百家的垂直行业,发现每个行业是不一样的,在底层调动不同的模块、不同的优化、不同的负载的时候,流量的控制都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拓扑图比较简单,上面有一个中央控制管理器,是一个大的软件包,可以放在硬件上,也可以放在云上。在两端是该公司的CPE或者是vCPE,这是睿智通iCONNECT整个的框架。

睿智通iCONNECT支持低成本组网Internet+4G,凌锐蓝信有很多终端用户的案例,例如航空公司的案例。同时支持企业现有资源的高可用,现在不管是企业还是运营商都有很多主线在跑,包含很多设备和各种策略。凌锐蓝信SD-WAN可以将这些设备,策略做一个整合。

在云迁移方面,凌锐蓝信在10月份的时候推出了云迁移iMIGRATE的方案,这个云迁移不仅包括了网络,同时还包括了上层的迁移工具。顾玮先生指出在云迁移过程中,其实上层的迁移工具还是很重要的,在用迁移工具的时候,做好了上层的应用驱动程序、数据等迁移之后,然后再调控高性能网络,而高性能网络就是通过SD-WAN来实现。

iCONNECT 服务 5G toB 应用,按需定制网络

顾玮先生还简单谈了一下5G和工业互联网,自 5G出世以来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速度快,第二是网络切片,理论的切片是7个。但是真正的5G做起来,能使用的只有 4到5个。5G在SD-WAN里面,可以把它视作一个高性能的链路。

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很完美的定制化流程,至于最后能不能输出完美的结果,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一个因素是网络传输。所以顾玮先生认为,第一,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数据传递,而不是数据的分析。第二,做网络的企业要能够适应,并且能够支持它高效传递数据的需求。对于一个制造行业来说,它有两层网。第一层是企业网,用于ERP、CRM、PRS等应用。第二是工业控制网,这个控制网是专门控制机器、信号、运营状态等等。怎么把这两张网结合在一起,为终端的智能制造服务,这也是SD-WAN应该探讨的地方。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3702.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9-11-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