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构建弹性、灵动、智能的云间高速

2018中国SD-WAN峰会已经圆满落幕,中兴通讯资深系统工程师王庆给我们带来了主题演讲:构建弹性、灵动、智能的云间高速。

王庆:大家下午好!今天上午听过了众多专家的解说,从宏观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了SD-WAN的发展趋势以及部署应用案例。

今天下午我们从多网融合的角度看SD-WAN如何构建一个弹性灵动之间的云间高速。

我们现在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网络里,无论是家里用的Wifi,还有刚刚过去的世界杯还有即将到来的双十一,都有一个核心的元素一个就是云,一个就是网络,业务云化带来的就是流量的激增,同时驱动了数据中心不断从分散体向集中型虚拟化的方向演进,现有的网络架构不能很好的适应云化的要求,同时网络业务的演化带来流量业务不断的激增,据分析师分析报告到2020年整个网络流量将达到两个2B,每年以28%复合增长率在增加,与此同时我们网络管道利用率一直很低下,IP网络带宽平均使用率20-30%,忙时平均带宽使用率为40%-50%,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VR、AR虚拟化的技术,5G,物联网,新兴业务的层出不穷都为我们的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达到一个分钟级的部署。传统网络线性分层逐一规划,现有的业务效率非常低下。

基于当前的种种问题,中兴通讯从云接入、云互联、云网关、云网络提出四个解决方案,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兴通讯在云网关、云互联的使命。

云互联场景下是一个IP+光的一个弹性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中兴通讯虚拟化的场景。提到云互联,首先我们看云互联有哪些关键的需求,首先云互联是多对多云互联,不仅是区域间的互联,同时是跨区域的互联,跨区域互联涉及到骨干网络、长途网络,成本很高,降低云互联的成本,提高效率是当前的关键。

再者云中承载的业务,它往往会要求低时延、高可靠的要求,我们在云端有很多业务时延非常敏感,比如像虚拟机迁移等,数据中心互联的业务需求存在潮汐效应,存在突发性,需要云互连网络感知业务,可弹性伸缩,中兴通讯提出了IP+光vPIPE解决方案,资源层只关注业务连接的资源需求,并动态调整资源满足需求,在我们的连接层,我们只关注需求,不关注资源状况,通过连接层跟资源层的解耦,大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前面已经提到了刚性管道利用率大概在20%-30%,利用率很低,弹性管道按照流量大小动态调整管道资源,根据业务流量大小来实施扩大它管道的大小,通过这样的解决方案,使利用率达到了60%-80%。

同时我们通过强大可编排的控制系统,对整个网络的可靠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周期性对网络进行回顾,确保网络的控制,产出分析报告实现网络健壮性检查和生存性分析,在整个网络自检过程中对业务是完全没有影响的。

再有就是云中业务对时间和要求一直很高,中兴通讯也是把它继续细化分成IP+光控制器,电层可基于策略实施流量汇聚,光层可给予策略实施业务穿通,直接光层串通,减少点层处理要求,减少时延的引入,这个是我们中兴通讯在IP+光的实际方案应用部署,是白俄罗斯家的股权业务运营商,由于线网的业务量激增带来的高额应用需求,目前的线网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他们在2016年进行了招标,中兴通讯构建了全球第一个IP+光的项目,提升整个网络的弹性,同时保证了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了运营的效率。

刚才讲构建了一个弹性的管道,解决了资源利用率,通常需要端到端的物理设备,能不能通过一种动态方式创建端到端的设备,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中兴从SDN出发提出了一个虚拟路由器的平台,构建了虚拟化路由器产品,下面我们从架构的性能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是我们中兴通信V6000的电信级虚拟路由器,功能特性跟传统的路由器是一脉相承的,提供了物理路由器,先进架构,分为两个,一个是集中式的,一个是分布式的,转发面进行1:1备份,它可以根据现实场景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动态的扩展,在转发面跟vSSP结合,保证了在高效场景下的优化,最后一个就是丰富的应用场景。下面给大家重点介绍几个关键的应用场景。

首先是虚拟云网关的产品,V6000它可以跟SDN相结合,构建一个云功能的vDC,再一个就是虚拟V6000产品具备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在SR、PE或者是CE的应用场景下可以进行虚拟化的解决方案,在中国电信做一些虚拟化的实验。

最后就是各位比较关心的企业这一块SD-WAN的企业应用,V6000产品可以作为一个企业VPC网关,在企业私有云方面给企业分支提供一个互联,同时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访问私有云的安全、便捷的接入。

这是我们V6000产品的应用,包括我们中兴的通讯产品,还有虚拟的交换机,我们V6000产品作为一个虚拟化的产品,同时还做了大的板块,V6000产品同时也是储备模式的部署,充分保障业务的可靠性。

两个案例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后面能有机会跟各位探讨一下SD-WAN在云网下面的应用,谢谢大家。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2611.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8-11-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