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接入边缘计算 – 第1部分:多接入边缘计算如何工作?

多接入边缘计算(MEC),它被大众熟知的叫法是移动边缘计算,是一种网络架构,为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提供云计算能力以及网络边缘的IT服务环境。 MEC的概念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受欢迎,在这篇由三部分组成的MEC系列文章中,我们将了解多接入边缘计算的工作原理,面临的安全挑战及其如何得到保护,以及如何将其用于改进网络和服务。

当涉及到使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能够实现增强型网络架构和物联网潜力的技术时,多接入边缘计算是目前讨论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将其名称从移动边缘计算改为多接入边缘计算,以允许采用更加异构的方法,多接入边缘计算现在已经打开了从移动到Wi-Fi和其他接入技术的道路。

在这关于多接入边缘计算的三篇文章的第一篇中,我们将看看MEC如何发展,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看看今天如何使用它的一些例子。那么,让我们从MEC开始吧?

为何选择多接入边缘计算?

虽然最初在移动技术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前景,但边缘计算已经开始展示它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接入技术,如Wi-Fi等。

例如,物联网和智能设备创建的大部分数据需要在接近实时的情况下进行收集和响应。如果数据处理延迟妨碍了其正常运行的能力,诸如网络服务、连接制造设备、自动化关键基础设施或自动化车辆等数据生成过程都可能对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制造和公用事业以及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对抗网络延迟并实现增强的性能和下一代网络服务和功能,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正在寻求多接入边缘计算来改变当前的格局。

MEC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离源数据处理、分析和存储越远,所经历的延迟越高。

通过处理、分析和存储在网络边缘生成的数据,运营商和提供商可以提供增强的响应时间和改进的服务,同时还为更先进的概念(如无人驾驶车辆和增强的自动化)奠定基础。

MEC的好处

多接入边缘计算的好处存在于各种场所和应用程序中。最明显的是,它允许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减少服务中的延迟,以便提升整体客户体验,同时引入新的高带宽服务,而不会出现前面提到的延迟问题。

这些都是应用MEC以增强业务和运营的好方法,但是,多接入边缘计算也有其他好处。

安全性也是多接入边缘计算的优势之一,许多MEC系统都利用本地、专用连接来确保数据安全性。除了安全性之外,多接入边缘计算系统还可以集成在任何无线网络基础设施中,包括无线、蜂窝或两者的组合。

IT资源和应用程序的增加以及运行更高带宽网络进程的能力,似乎将进一步增加这一领域的技术创新,并有助于未来的MEC网络的产生。

自动驾驶汽车等新兴技术将依赖实时数据分析,以便安全地运行,有人认为,多接入边缘计算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点。

用例

虽然MEC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用例来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多接入边缘计算在实际场景中的工作原理的理解。以下三个用例展示了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希望将来如何使用MEC架构。

工业
在工业用例中,多接入边缘计算所能提供的分布式云环境对于它随后启用的各种应用程序来说非常宝贵。在关键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实时数据分析可以在任何异常情况发生时通知工程师,从而避免故障和不必要的维修。

企业
与工业用例非常相似,MEC为企业环境带来了许多相同的好处。例如,如果靠近源头处理、存储和分析数据,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和监测能力,从而提高整体安全性。例如,对于零售业中的客户的行为分析也是如此。

娱乐
在娱乐业中,可以利用多接入边缘计算来提供更好的的客户体验,如体育馆、活动和表演等领域。还可以提供多播放器或动作摄像头和其他类似的服务,而且不会出现长期困扰这些的典型相关带宽和延迟问题。

在这个MEC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了解多接入边缘计算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并试图了解如何最好地保护MEC,使其免受这些挑战的影响。

第二部分:多接入边缘计算 – 第2部分:保护MEC的安全挑战
第三部分:多接入边缘计算 – 第3部分:不久的将来使用MEC的5种方法

原文链接:https://www.lanner-america.com/blog/multi-access-edge-computing-part-1-multi-access-edge-computing-work/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2290.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8-09-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