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信通CEO刘昱:致力技术自主研发,新创企业当如何赢得SDN ?

近年来,随着“大物移云智”新业务新业态的发展,网络架构、运维模式、产业生态等发生重大而深远的变革。网络架构是网络的灵魂所在,决定了网络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因而,网络架构的创新是根本性的、战略性的创新,也是解决当前网络所面临问题的关键。

SDN,作为网络架构重构的主要的技术引擎,为解决传统网络架构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种最根本的手段和最佳的重构机会,SDN技术逐步发展成熟,将会成为孕育未来网络变革的关键支点。

作为聚焦于SDN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泰信通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聚焦在SDN标准、专利、架构、设计、研发与实施和技术服务领域,并始终坚持以用户场景和前沿技术驱动为导引,提供专属的SDN网络架构新服务。
那么,泰信通作为一家创新的企业,缘何创业之初选择聚焦SDN领域,其SDN又有哪些优于他人之处呢?为此,泰信通创始人兼CEO刘昱对于泰信通公司创建的初衷、为什么选择做SDN、又当如何做好SDN,给出了清晰的解答。

传统网络的控制面在设备上,由芯片来完成,而泰信通核心团队多数是做网络芯片出身,对于做转、控分离的SDN是一个很好的基础, 所以泰信通具备SDN的基因;另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巨大的网络资源、流量流转对网络提出更高要求,网络使用者对网络需求不仅仅是连通、在线,而是不断深化;同时,高度复杂、繁琐的网络运维任务,人工操作的方式已难以应对,自动化、联动化甚至智能化迫切需要新的技术助力!

综上,是市场需求发展催生了SDN诞生,恰恰匹配了泰信通的两大个基因。泰信通创始人刘昱曾在华为任职十多年,期间从事过大量的网络架构设计、场景业务规划和关键技术研究的工作。同时对政府和企业业务领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和泰信通团队的政企解决方案规划、设计、开发和集成等端到端工作的工作经验,可以更好的帮助泰信通利用SDN专业技术帮助用户构建适合于用户场景的网络解决方案。泰信通CTO曾先后服务于华为、思科等企业,长期从事SDN接入网、智能网络、云网融合及运管维自动化等方面的方案设计和特性的设计工作,掌握着网络端到端的技术和设计能力。

泰信通创立后,首先瞄准的是金融服务市场,金融类服务门槛很高,得到金融用户的认可对泰信通是一大挑战,不但可以检验产品的能力而且可以在行业树立标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巨大市场发展空间必然会引来众多行业巨头的进入,创新企业受到冲击在所难免,很多企业未起步已经被挤压在门外,在ISP/IDC、金融、政府、制造、医疗、能源等行业中,每个行业场景不同且SDN产品涉及到了用户的应用层而非纯网络层,所以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SDN产品的标准,而这也正是SDN创新企业的发展机会所在。

泰信通自创立以来,已推出具独特竞争力的SDN解决方案,在ISP/IDC、教育、金融、制造、医疗等行业获得知名客户商业部署,其中不乏行业知名客户。

那么泰信通如何做到的呢?

“我们通过为用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此外,控制器内部算法坚持自研,我们的平台既支持了设备的控制、管理和运维,同时兼容多厂商的不同设备。为对接多家厂商设备,泰信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现场沟通、测试、DEMO,做了很多的‘脏活累活’,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而形成了很好的行业属性的壁垒,反而成为了泰信通赢得客户的关键、成功的原因。”刘昱如是解释到。

泰信通每年研发投入超过收入的40%,并且深度参与相关领域的标准、专利工作。目前,泰信通超融合SDN平台基于30多项发明专利、12个软件著作权,拥有当前SDN业界少见的知识产权密度,顺应国家自主可控的政策导向。平台采用SDN、NFV前沿技术,以转控分离、运管维智能化、多层次抽象/虚拟化,实现产业开放化、平滑演进到下一代网络,而并非推倒重来。合作的企业包括渤海银行、海口银行、天弘基金、中国科学院网络等。其平台的核心优势在于全局实现一体化可视、可管、可控,扩展性更强,摒弃紧耦合、非future-proof方案。

不可否认,专业的人才对于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SDN从业者既要懂SDN,还必须要理解用户的应用场景,同时对云计算、容器、大数据等也要有深厚的理解和把握。泰信通除了有懂网络的人,还有懂行业及ICT相关领域的人。

泰信通未来发展以及定位是要让网络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换,让网络给用户带来价值、带来收益。除网络外,泰信通SDN还会与计算设备、安全设备对接,让用户可以更容易地使用安全的服务、网络的服务、连接的服务、计算的服务,甚至应用层的服务。我们希望用我们的技术去重新定义这个网络,让网络在IT元素中焕发更大的光彩。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0942.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厂商供稿 发表于18-06-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