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行业的未来

电信行业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概念,为业界对电信行业的认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想要预测电信行业的发展在高速变化的今天似乎已经变得不再可行。然而,近来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曾经认识的那个电信行业是否仍然存在?本文将探讨推动变革的原因,目前存在的业务问题,这些业务问题被解决的可能性以及电信行业转型的类型。

消费者行为

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各种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无论是住宅,商业/企业/公司,移动还是其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既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同事又是生产者,随着数字化的持续演进,消费者对电信服务的参与也逐渐数字化。我们可以看到咋银行、金融、零售、教育、健康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数字化转型,但与其他领域相比,电信行业似乎滞后于数字化。

业务问题

用户期望、市场行为和社会经济变化的不可控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给传统电信公司或通信服务提供商(CSP)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之无法转变为数字服务提供商(DSP)。DSP应该与数据用户(外部)进行所有的接触,并使用数字化工作流程(内部)向用户提供预测的服务。

CSP面临的真实业务问题,是成本的增长和收入的减少。

为了支撑主要由视频(实时和非实时的娱乐和通信)驱动的日益增长的流量,全球CSP约70%的资金被倾注在网络、数据中心(DC)和相关系统上,由此带来的结果是CAPEX和OPEX的不断上升。但是,用户数量和收入/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却没有增加。在大多数市场,尤其是移动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100%,并且正在趋于饱和。

转型

解决网络流量与运营商收入的问题,需要降低成本曲线并增加收入曲线(运营商很难降低流量曲线或增加用户数量)。这要求CSP在策略制定、架构师、工程师、设计、规划、实施和维护网络、数据中心和系统方面进行根本性改变。

首个变革就是讲基于传统技术的传统网络或旧一代网络(OGN)转变为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分组技术的下一代网络(NGN)。这些网络需要进一步转型到软件时代的网络(SGN),只有这样CSP才能将自己转型成为DSP。

包括电信系统在内的一切事物的控制和管理都是通过软件完成的,因为它比直接在硬件上执行操作更加灵活、更有效率且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这一方面可以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更重要的是胃市场引入新的服务和产品,从而更快地帮助提高ARPU。

传统的信息技术(IT)和通信技术(CT)的传统边界越来越模糊,从而产生新的人力资源需求,例如可以同时处理计算(包括编码和编程)和通信的工程师。

CSP还将在未来网络和系统中广泛使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

虚拟化和云计算

虚拟化和云是未来电信网络中必不可少的两个概念,虚拟化意味着模拟软件中的硬件,从而有效地使用通用硬件资源池。这个IT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优势,所有超大规模公司的成功(如亚马逊、阿里巴巴、Facebook和谷歌等)都在虚拟化上。

云计算在远程计算机上完成计算工作,这消除了根据特定需求在本地维护专用计算资源的需求。通过云计算,可以根据需求购买/消耗所需的资源。

虚拟化在云计算平台中使用,虽然这些概念来源于IT领域,但由于技术具备的优势,CSP在其网络和系统中也将其用于向DSP转型。

由地到人再到物

150年前,所谓的通信只是将不同的地方连接起来,随后向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演进,目前已经开始进入物联网时代。这些“物”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家居用品、车辆、无人机、医疗设备等任何东西,这带来了物联网(IoT)或万物互联(IoE)以及机器到机器(M2M)之间的通信。预计到2020年,将通过物联网连接大约1000亿至2000亿台设备,大多数设备被应用于智能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智慧概念,这将成为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控制和确保这些设备的安全将是一个真正的挑战,现在行业中正在研究可能的解决方案。

无线成为无处不在的媒介

未来的地点、人员和设备的访问将主要基于无线技术,Wi-Fi和即将到来的第五代(5G)等技术将在这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像光纤这样的有线技术在为所有接入网提供所需的回程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

电信行业的未来给所有行业利益相关者带来机遇和挑战,造成前所未有的变化的因素有很多,未来我们只能期待更多的变化。除了今天提到的新概念和新技术之外,还将出来更多新概念和新技术,并且CSP/DSP将会很快采用新技术并发生变化。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0577.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8-03-0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