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Google在中国终于光明正大地搞AI了!

首先,为李飞飞女士疯狂打 call!


又是一年 Google 开发者大会,去年今月,Google 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上海两地召开,许多人问“这是 Google 重返中国的信号吗?”,彼时觉得对于许多人来讲,Google 在中国做了什么其实并不清楚,甚至于不知道 Google 中国的存在,于是一向潜水的我,当时在知乎的“如何评价 2016 谷歌开发者大会在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召开?”问题下回答了一段,万万没想到,居然成了点赞最高的一条。

早几个月前,Google 的小伙伴和我说,Google 开发者大会将于 12 月 13 日在上海召开,虽然当时很为没有再在北京而感到遗憾,但是今天,在 Google 开发者大会上,当看到偶像 —— 享誉全球的 AI 学者、Google Cloud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李飞飞女士出现在 Keynote 主题演讲台上,宣布中国 AI 中国中心在北京成立,她与 Google Cloud 研发负责人李佳博士将共同领导,还是非常兴奋与激动的。


对于谷歌 AI 中国中心成立,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许多报道,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换个视角来感受一下更真实的现场,以及 Google 将在中国带来哪些。

重返祖国的李飞飞:谷歌 AI 中国中心今日正式成立,专注 AI 基础研究及生态构建

再次回到故土,李飞飞女士表现得十分激动。“AI 没有国界,AI 的福祉亦无边界”——这是其在短短的演讲中重复了几次的话,这次李飞飞带着谷歌 AI 中国中心正式归国,也显示出了谷歌对于中国 AI 市场的重视程度。谷歌 AI 中国中心在北京成立,将由李飞飞和 Google Cloud 研发负责人李佳博士共同领导,专注 AI 基础研究,并且期望与中国学术界建立持续深入的合作关系。除了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谷歌 AI 中国中心也将为更广大的学生及研究人员提供高质量 AI 及机器学习的教育支持。


而在随后,我们还与Google 大中华区总裁Scott Beaumont(石博盟)、Google Cloud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首席科学家李飞飞、Google Developer Product Group Francis Ma 进行了一番对话,聊到了一些极为相关的问题,首先便是,Google AI 中国中心筹建的背景、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于未来的规划。

对此,Scott 表示在谷歌中国落地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契合市场发展点,才能更好地推进产品,谷歌 AI 中国中心的实施也有出于这些考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的时代风口下,中国市场潜力无限大,对比国外,中国不仅具有人才基数大、市场充沛等基础优势,而且应用场景丰富,潜力巨大。

而李飞飞女士此次重返祖国,无疑也是最佳的选择。除了中心的研究工作之外,李飞飞女士还将统筹 Google Cloud AI、Google Brain 以及中国本土团队的工作。谷歌 AI 中国中心项目,是李飞飞从今年 1 月开始谋划并推动,在与 Google CEO、Google Cloud CEO 等一起头脑风暴时,提出了在中国展开基础 AI 的研究工作。长时间的筹备,也得到了 Google 的全力支持。

在对话的最后,李飞飞女士表示,AI 的变革才刚刚开始,“不忘初心”专注技术、产品的本身,才能更好地将这个新兴的产品市场,做得更好。

现在,谷歌 AI 正式来中国了,有机器学习三大职位正在招聘,如果你想跟李飞飞女士一起工作的话,可以来看看这篇文章。

Anna Goldie:TensorFlow 生态深受欢迎,微信公众号正式发布

AlphaGo 的出战到乌镇再战让人工智能这两年来一直是最为火热的技术话题,无论是学术还是产业界都是如此。而 Google 的 TensorFlow 也在全球范围内落地生花蓬勃发展,在 GitHub 的人工智能榜中更是遥遥领先位居第一,截止现在,已经获得了超过 81500 个 star,更有 23000 多个项目的标题里包含 TensorFlow,以及有 1100 多位开发者贡献了代码。

在今天的会上,谷歌软件工程师 Anna Goldie 作为代表正式宣布了 TensorFlow 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为中国开发者提供最新的 TensorFlow 新闻和技术资源。同时还带来了直接为移动设备开发的轻量级开源机器学习库 —— TensorFlow Lite 开发者预览版。

高寒蕊:蓬勃生长的 Android 生态,更快更佳的用户体验

虽然人工智能的火热一度让移动开发者自嘲“移动开发没人要了”,并且在之前的移动开发十年一顾中,多位工程师都表示正在学习人工智能,许多企业在现在的 App 研发中,也均运用到了人工智能、AR 等技术。而在今天的大会上,Google 开发技术推广工程师高寒蕊还是为我们带来了 Android 生态的利好消息 —— 至今全球已有 20 亿激活的 Android 设备和 Google Play 上高达 820 亿的应用安装,去年在 Google Play 进行消费的用户数增长了 30%。上周 Google 发布了 Oreo 8.1 版,针对 Android Go Edition 轻量级版本和入门机型进行了优化。为了优化开发体验,Android Studio 3.0 版本新增了应用剖析工具、更佳的 Kotlin 语言支持、加快了 Gradle 大项目的编译速度等。此外,高寒蕊还专门提到了针对中国市场所推出的 Android Wear 中国版。

Wayne Piekarski :谷歌平台应用延伸,IoT、Android Things 和 Google 智能助理

开发技术推广工程师 Wayne Piekarski 介绍,Android Things 是物联网和嵌入式设备在 Android 平台的延伸,目前开发者预览版可以立即进行测试。Android Things 硬件基于 System-on-Module 或 SoM 架构,以非常小的包装包含 CPU,内存,网络和其他核心组件。 Google 智能助理(Google Assistant)可以在数百万台设备上使用,即将推出 Android Auto。同时还发布了 Google Assistant SDK,可让 Google 智能助理嵌入到自己的自定义硬件项目中。Google Assistant SDK 适用于 Linux、Android Things 以及支持 gRPC 的任何其他平台。
在今年上半年,我曾关注了 Android Things 很长一段时间,不过也许是受制于环境、技术等多种因素,Android Things 并未能像 TensorFlow 一样在开发者群体中形成较大规模的普及。不过,今年我们总算看到了 Android Things 一些非常棒的成绩,比如经过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Android Things 中文文档已经翻译完毕,想要学习 Android Things 但受制于英文的开发者可以尽情地玩耍了。

在此附上 Android Things 中文文档社区预览版地址:https://atdocs.cn/

Michael Yeung:PWA 会帮助中国开发者优化用户体验

谈完了人工智能、移动端、IoT,我们再看 Web。Google 开发技术推广工程师 Michael Yeung 介绍,全球 Chrome 浏览器的总量已超过 20 亿,在过去一年谷歌已经发布了数百个额外的 API,涵盖了一系列功能,从简化付款集成到直接在网络上构建功能齐全的离线媒体体验。借助所有这些功能,现代移动网络还已经能够让开发人员利用 Progressive Web Apps,即 PWA,构建深入丰富的移动体验。目前,支持 PWA 的核心技术已经在全球许多个主要浏览器中得到了支持,同时也延伸到了中国的主要浏览器。

几天前,我们曾发表了一篇标题为《Google 将于明年彻底关闭 Chrome Apps,以后就是 PWA 的天下了》的文章,其中谈到“Google 正打算以 PWA 完全取代原先的 Chrome Apps,并且,已经将 Chrome Web Store 中“Apps”的部分删除,如果你打算通过以前的网址访问该板块,将会直接跳转到“扩展程序”。此外,还以邮件方式正式告知开发者,他们计划在 2018 年年初彻底关闭 Chrome 浏览器的 App 支持。”

前端开发者们,是时候入 PWA 的坑了。

Francesco Nerieri:Firebase 提升开发者开发效率及应用改进

去年此时,我们迎来了 Google Developers 中国网站—— https://developers.google.cn/ 的正式发布,彼时在其中看到了 FireBase,但是却遗憾于在中国依然无法正常使用,不过,对于走向海外的中国开发者们可谓是极其有帮助的。Google 工程总监 Francesco Nerieri 便介绍了 FireBase 的使用情况 —— 目前已经有 100 万开发者使用 Firebase 开发软件。并且,为了帮助更快更好地开发,开发者们还可以使用实时数据库和 Crashlytics 等产品,通过 Google Analytics 和 Cloud Messaging 等了解并改进应用。

综上,我们显然可见 Google 在技术发展上的关键词 —— 人工智能、Android、IoT,而其中所离不开的是数据作为支撑。在上午的 Keynote 之后,Google 还有着涵盖这些领域的具体的分会场,即使你到不了现场,也可以通过直播观看,在此附上直播地址:
http://www.google.cn/intl/zh-CN/events/developerdays2017china/livestream/

转载自:CSDN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0334.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7-12-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