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容器采用的4个常见误区

容器是当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但是尽管很多公司的高管清晰地认识到容器能够带来的巨大的好处,但是一些常见的误区阻碍了企业容器的采用。

我们已经看到,容器在Netflix和Uber这样的新一代云计算公司中崭露头角,这些公司很容易适应新的IT基础设施和环境。那么,阻碍企业采用容器的因素是什么?阻碍传统IT接受容器的最大的误区和障碍是围绕如何适应开发人员工作流和身份管理、安全、厂商锁定和物联网。

误区一:容器将会带来安全风险

安全性是企业采用最大的障碍和最常见的误解之一,客观的说,在云容器化的早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企业担忧的问题。CXO们会质疑他们实施的任何新技术的安全性,但事实上,确保任何技术的安全性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并且还需要有足够的控制措施可以使容器保持安全,以防止网络威胁。

容器在安全方面的最大的优势是隔离。容器技术提供硬件保证的安全性,以确保每个容器机器不能互相访问。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敏感的数据需要虚拟机,但是大部分容器为这些场景提供安全性。如果一个容器被病毒感染,它的隔离性可以组织感染扩散,并且可以按需安全地关闭。

市场上有很多工具可以保证容器的安全性,比如内部扫描来检测镜像,检测是否需要处理,需要对采用容器的企业进行文化转型。安全是双重的努力,虽然企业应该能够信任正在创建容器的厂商,但IT团队必须每隔几个星期重新构建一个容器,以便尽可能保持最新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安全风险。

采取各种措施之后,安全问题不会成为企业采用容器的障碍,但是IT团队应该在部署钱保持安全的选择。

误区二:Kubernetes不能轻易地附加到身份管理或整合到开发人员工作流程中

对于不熟悉Kubernetes这样的容器和容器技术的企业和开发人员来说,考虑将新流程集成到开发人员工作流中可能令人望而生畏。大多数开发团队都对最简单的部署方式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不愿意改变。

与企业接受容器安全特征所需要的文化转变类似,开发商也必须改变对Kubernetes和容器技术的思维方式,容器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相反,它只是一个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需要根据开发团队的需求进行构建和定制。团队将需要采取Kubernetes提供共的基础部分,并以最合适的方式加以强化,而不是试图强制技术作为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

误区三:经过多年才将企业与虚拟机绑定在一起,为什么要锁定到容器中?

一些高层的决策者认为,通过使用一种特定类型的容器,他们讲自己绑定到特定的厂商。但是容器生态系统比传统的虚拟机市场更加多样化和开放。事实上,了解容器的正确使用方式,可以使知识企业有信心选择合适的厂商。

例如,开发人员和企业经常将应用程序容器(如Docker)视为提高现有工作负载性能的方式。但是要将现有的工作负载实际迁移到应用程序容器,需要大量的重新架构和工作。引导操作系统的容器提供了这些优势,几乎不用花时间在重新生成应用程序上。

不同的容器类型更能适应某些业务的挑战,而不了解这种情况的企业可能会错误地采用容器技术,认为容器技术一无是处,实际上这些企业可能只是需要不同类型的容器。

误区四:容器只是云端的技术,我们更关注物联网

这一误区的成因是将物联网和云计算视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实际上物联网和云计算是交织在一起的。物联网带来了数据爆炸,企业正在努力应对物联网带来的海量数据。然而,所谓的纯云端解决方案对于物联网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优势,因为容器可以说是对物联网应用占主导地位的可扩展性和数据相关问题的理想回应。

容器经过优化,尤其是Kubernetes,可以在连接的设备和云之间传输数据。容器的密度和设计方式使得它们可以根据需要轻松扩展和缩小,这对于物理网典型的大型突发数据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升级是物联网设备的一大问题,因为这些设备经常间歇性地连接,并且缺乏有效升级所需的计算能力。容器可以帮助有效地提供更新,因为新的镜像以预配置的软件包形式放入物联网设备中,将所有工作留给容器。

连接到云端的设备数量不会很快减少,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需要与边缘通信的设备和多云端设备的数量会不断增加。随着这些数字的增长,技术将变得越来越主流,常见的误解也被揭穿,容器将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https://www.sdxcentral.com/articles/contributed/overcoming-four-common-misconceptions-for-container-adoption/2017/11/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0142.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7-11-1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