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 Cohn:开放网络自动化平台建设

下午好,大家能看到,就是我们的计划发生了变化,我本来是三点,我叫Marc Cohn。我将会给大家讲一下OPEN-O,主要是讲开放源的融合。可能大家对我们这个平台不是特别的熟悉的同事,我就希望您能看一下这张图片。

这是特别大的一个项目,有两个领域。一个领域有很多的编码,有很多的开发者他们在做。与此同时,其实就是比较好的这种意向可能通过OPEN-O来完成,因为总的所有的方案的提供人或者解决方案的开发人员等等,他们其实是愿意合作,然后创造一些不仅仅是非常大的这种体量的一个网络,而且与此同时想要构建一个好的大的环境,不仅仅是网络的环境,也是一个好的运营商的环境。所以在巴塞罗那我们是另外一个项目,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这个平台是一个转型化的一个项目,他能够保证运营商,比如说中国电信或者说中国移动向之前的演讲当中就讲到,中国移动其实也是想要转型自己的网络,AT&T也是其中之一,有此意愿的一家公司。那这样的话就可以开发Open-O相关的一些主要的组件。在全世界特别大的这些运营商,他们都表示浓厚的兴趣,所以现在是用户差不多有17亿,我们是在全世界最大的,也是最棒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中兴、思科等,思科的系统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晓东同事已经讲到了,有两个领域,我们可以创造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可以运行共性的,而且可以融合在一起的两个领域,一个是ECOMP,ECOMP代表的就是加强型的,控制然后融合和政策以及分析件这几个词综合在一起的项目。大家对此也是比较熟悉了,因为在中国有很多的供应商,这个业务是和他们的业务相关的,实际上可以带来更加可靠的协同性的,而且范围非常广泛的解决方案。一旦它部署之后就可以投产,而且可以加强营收。与此同时也可以增加很多的用户,而且会拓展领域。同时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以及香港电信他们都可以加入在同样的平台当中,而且我们可以使用比较好的成熟的案件来进行分享,包括微服务、开放源和标准的平衡等等案例来进行分享。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虚拟化的业务的拓展,与此同时还有连接化业务的拓展。所以在之前的时候,也是在其他的一系列的演讲当中都提到过类似的意见。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这些单一的项目联系在一起,然后把最佳的做法提炼出来,而且我们要以此为基础,将最佳实践包括基础架构还有开放源以及领域的打造等等各方面做到最佳,让他们进行融合、协同、优化。

其实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说开发一个新的OPEN-O的项目,其实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们看到互联网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尤其是在网络的业务当中,不管是在控制层还有在开放源这方面,因为这几个星期前我们在另外一个会议上讲到,开放源也变成了赤手可热的话题。我们其实已经建立了很多比较好的项目,它们正在运行过程当中,我们也是坐等项目结果成熟的情况。其实对于Open-O来说,我们必须要按部就班推动来做,而且把所有的这些项目都融合和整合在一起,而并不是把他们变成单一化的或者说是固步自封的非常孤立的项目,它们应该融合在一起。而且各种细节其实是不断的推进出来,这些项目当中的一些细节随着项目不断的推动过程当中不断涌现出来,所以必须以拭目以待的心态去做项目。

还有包括创新者、服务供应商以及生态环境的打造者,还有其他的利益攸关方,我们必须让他们协同在一起。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意愿,而我们觉得开放源的治理,包括一方法论等都必须进行调整。在项目的运行过程当中,让更加的精益化,以及更加的高效。我们知道ONOS其实是非常广泛的一个基础,跨越了特别多的领域和系统。最后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提出一个问题,如何重新界定OSS,因为BSS也是发生过变化,变化特别特别大,尤其在最近,我们看到它的复杂性越来越庞杂,包括像业务支持类的这种系统也是变的越来越复杂了,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要找到非常开放的一个框架,这样的话才能让OSS做的更加好,而且能够衔接未来的需求。所有的趋势都必须要综合考量。

这张幻灯片是一个更高层级的,现在最关键的词就是功能性的这种架构。Open-O在执行的架构当中,我的意思就是其实技术是要满足的是我们这个架构如何才能整合在一起,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而已,所以在一年之内,这种Open-O在北京是中国移动刚刚主持过一个会。其实我们有一系列的成员公司,他们把这些编码进行分享,把这些公司他们能够达成协议,把这些编码进行共同的分享,变成一个开放的架构。ONOS实际上他们把特别多的上百万的编码都整合在一起。在明天有一个新的产品将会发行,今天早上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人都提到趋势,接下来要给大家看一下Open-O的功能。

首先讲的就是它的一个设计环境,我们如何能够提供或者设计产品。目标要把微型的多余量进行剔除,这样才能够突出一些比较重要或需要的服务。所以在今天我们应该和运营商进行结合的原因,尤其我们应该找到这种单一源,可以在整个平台上进行渗透,在结构成不同的层级。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把网络的功能进行虚拟化,而不是实体化,还在规格上必须要等同于之前这种,甚至更加的升级。而且这种互联互通性的编排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意味着软件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的,所以在未来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时间都能够进去部署,这就是虚拟化的特点。不管其他运营商在做什么,我们都可以会走,我觉得就是虚拟化的功能如果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各个运营商都能够打造一个这样的平台,最后端到端的这种服务就会更加的有适配性。

除此之外我们必须要加强管理,必须要建立起更加好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包括这种闭路的自动化,就需要分析件,这个分析首先是有非常大量的能量和能力,范围也非常广。刚才段晓东先生也讲到了,范围非常广,我们必须要用非常好的分析件,以及分析件的体量也会非常大。然后还讲到库存,我们如何能够维持一个网络上的存量或者说是库存,其实这也是我们在未来必须要讨论和想到的。

因此我想强调我们如果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的话,我们未来对于架构的细枝末节的问题,AT&T将会开一个会,会对架构细节的一个探讨,我特别鼓励大家能够加入到当中,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加细枝末节的更新。

OPEN-O项目,其实现在正在获得许可的阶段,但是还没有完全执行,因为准备工作正在就绪。其实编码是最重要的,给大家看一下在CORD这方面大家的作为是怎么样。首先是架构,然后是编码,包括很多其他的功能,有很多的功能实际上来自AT&T的ECOMP的环境,已经是公开,人们能够随处可见的,可以到我们网站上看更加细节的内容。

还有OPEN-O,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开发出来,我们想要讨论的是OPEN-O有哪些,可能还有其他的部件,所有的部件放在一起的话,就能够使得这个领域更加的活跃,架构才能真正的被激活。

我们看一下ONOS价值链应该如何去看,商业价值在什么地方。我们快速的做一个总结。

首先就是它的这种灵敏性非常简单,讲来讲去就是把所有的事情能够最快的速度做完,这取决于设计和周期管理,以及服务是不是能够快速得到消化,是不是能够特别快的变现,是不是能够允许运营商能够去测试,而且测试之后能够非常快速的验证、适用以及上市呢。这就意味着所有运营商和方案的供应商,其实他们都以非常迅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意愿,所以讲的都是速度的问题。组织和组织放在一起的话,会有一个更好的合作,而且是更好的共赢以及共运营的生态环境。在这样一个共赢的环境之下,才会打造一个平台。每一个人在平台之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价值链,这就是融合的问题。这样融合之后才能加强速度,是不是还有一其他的一些伙伴,他们在哪里,他们是不是愿意跟我们共同承担成本,有没有什么困难,挑战在什么地方,是不是能够通过共同的发展打造这样的平台,那他们是不是愿意在这个OPEN-O这个问题上开发出其他的一些解决方案,是不是和我们的方案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在平台上进行分享才能够有更好的一种共识,包括管理等层面上,只能把所有的都调动起来才能实现。所以ONOS这个项目其实就是植根于这样的一个平台,他们可以直接和运营商在这个ONOS这个领域当中进行合作,互相去理解如何解决问题的。这也是一个开源的环境和开源的平台要做的初衷。因为其他的平台,有特别多不同的平台,这些供应商其实选项是非常多,他们可以找到对他们最重要的或最有用的平台去做。我觉得ONOS这个领域可以实现所有的意愿。与此同时ONOS实际上也可以提供不仅仅是在电信这方面,而且也可以将这种电缆或者光纤这方面的利益攸关方结合在一起。

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对ONOS非常的感兴趣,对它的成员也非常感兴趣,但是可以从这一揽子的成员当中就窥见一斑。有一个数据,我们必须要每年支付3万美元,还有工程师的投入。与此同时还要提供,比如说要成为平台的成员,对最基本的工程师的要求数量之外,如果需要的话还需要提供更多的工程师来做某个项目。其实去支持整个组织和架构,也就是ONOS这个架构。这是需要非常精诚的合作精神才能够实现的。有20个成员已经加入到ONOS成员当中了,大家可以从这个框子当中看到。

除此之外还有相关价值的贡献者,以及一些其他的开发者,有一些小的公司,他们也是对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包括在技术上。在几个星期前这个数据进行了更新,现在ONOS成员在不断的增加。我们这里面还有一些印度的运营商,谁成为我们的会员,有北美、中国、印度、欧洲的公司,还有一体化的公司,还有微软这样的公司,还有一些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都是我们的会员单位。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坚固的社区,从第一天开始整个社区实际上贡献了很多开发的资源。

讲到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参与Open-O,大家可以看到我和其他的一些成员单位,很多人也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明天我们也会在这里。我想感谢一下行业联盟,也希望大家能够到我们的展台参观我们的展台,跟我谈一谈,感谢。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19140.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7-04-3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