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会是下一个被颠覆的技术吗?

电信行业喜欢使用“周期性”一词来描述它在引入新技术时经历的起伏,但是在技术采用的过程,可能“轮回”一词更贴切。技术的采用路线已经变得很明确了:下一代技术进入视野,很快被认为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最终又被另一个新技术取代。现在产生的大量炒作5G标准的,就是这样的例子。

在这么多关于5G的宣传和标准设定以后,业界对5G感到失望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真正的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是,3G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无法应对流量需求。随后4G标准改善了这个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有观察家认为,4G只是简单的把3G做的更好)。

移动互联网已经支撑了智能手机的革命,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它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像Uber这样的数字化先驱,Uber已经颠覆了的士业务的发展。

但是除了电信行业以外的行业已经从技术增长中获益良多,虽然智能手机的销量大幅增长,但电信公司的收入却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在英国,移动巨头EE(现在是BT集团公司的一部分)从2011年的62亿英镑(约合75亿美元),因为4G技术的推出,到2015年为60亿英镑(约合73亿美元)。尽管在这一时期开拓了固网宽带和电视的市场,该运营商的收入不可避免的下降了,消费者珍惜他们的设备,但对连接这些设备的网络漠不关心。

来源:EE
这种境况可能会随着2020年5G的推出进一步恶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即将推出的技术将会进一步提升连接的速度,它还能有效降低网络延迟或者在数据下载期间发生的延迟。与4G一样,这些功能应支持使用更高级的数据服务,如超清视频。但是,已经在4.5G网络上享受高品质视听体验的用户将会注意到5G的额外收益,此外,很多消费者真正重视的服务不需要高速或者低延迟的连接。

Strand Consult分析师John Strand不看好5G技术,原因包括:“人们可能会发现大多数5G服务都能在4G网络上运行。”他在2017年的一系列预测中写道:“从4G到5G的技术变化,不会像3G到4G一样对比鲜明。”

经验表明,更快的连接速度不会带来任何形式的销售增长。Northstream市场研究和咨询业务首席执行官Bengt Nordström说:“自从4G推出以来,我们一直在增加数据库,但收入趋势一直在持续走低,自2008年以来一直在下降。推出5G并不意味着收入将会增长,但5G的推出能帮助运营商保住现有的用户。”

事实上,尽管Nordström认为大规模部署已经有6年时间了,但竞争压力迟早促使运营商为消费者投资5G网络。然而,真正对5G有兴趣的是企业用户和公共部门,他们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要求高传输速度。5G带来的低延迟可能使汽车公司或医疗保健提供商进入未知领域,并在所谓的IoT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最近的伦敦新闻发布会上,Nokia移动网络总裁Sami Elhage说:“低延迟是5G网络的最大驱动因素。”

Generation why?

不难看出IoT如何改变整个行业并带来重大的经济效益。世界上最大的农业设备制造商之一John Deere的产品营销总监Richard Johnson认为,农业实用连接和分析工具可以大大降低营养成本和农药喷洒的成本。他在去年11月举行的世界物联网活动中表示:“在一个典型的欧洲农场,只有10%的植物需要打击寄生虫,其余的健康植物不需要喷洒农药,喷洒农药的花费每公顷约190欧元,因此这里面有节约成本的机会。”

虽然运营商目前正在投资更先进的4G标准,以更好地满足这些工业需求,但5G的到来可能会开启新的大门。此外,通过利用新兴的软件和虚拟化技术,运营商可以通过网络分片技术在单个5G网络上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服务。这能使得企业更快地推出网络服务,并且提高效率。然而对于电信公司来说,IoT将会转化为有意义的收入增长。

对于Nordström来说,在物联网环境中评估5G遇到的障碍,一般来说都比较缺乏物联网的经验证据,他说:“关于5G的网络切片技术虽然很有趣,但我们不相信它会发展的多好。”根据Northstream的预测,5G的销售不会太高,物联网业务在未来将占大多数运营商收入的不到1%,而只有占到运营商业务的3%到5%才算成功。

和云计算、机器学习一样,5G最终可以支撑起当前难以想象的服务。对于电信公司来说,它可能只是提供进一步的确认,无论如何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服务都不会带来新的销售增长。经过比4G更长时间的炒作之后,5G最终会以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方式实现,业界会对5G失望,直到下一个技术周期的到来。

原文链接:http://www.lightreading.com/mobile/5g/5g-another-next-generation-disappointment/a/d-id/729477?page_number=1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18388.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7-01-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