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雄:西麦科技SDNFV定制化——随需网络

各位来宾,下午好,我来自西麦科技,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题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SDN+NFV,第二个关键词定制化,讲到SDN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具体的场景为用户解决问题,帮用户创造价值。第三个关键词是随需网络,现在人工智能非常火,这其中最重要的阶段就是随需网络。

我分四个主题:第一,我们如何面对网络的数字化转型,第二看一下SDNFV架构,第三是定制化随需网络网络,第四是网络重构的趋势和挑战。

什么是随需网络?随需网络就是以智能为中心,通过数字化实现万物互联。这里有三个特征,第一个是网络自动化,第二个是网络架构的动态化,并且动态化之后还能够可视,第三个是网络智能化、随选随需。这里有个例子,5G和物联网到2020年的时候全球将会有500亿台互联设备,物联网将占据全球所有数据的10%,所以,5G和物联网复杂性和规模传,统网络完全无法支撑,急需转型。

我们说网络重构之路会有三步,第一步是我们已有的传统网络,第二步是我们传统网络过渡到定制化随需网络,这一步是SDNFV和传统网络必然有一个过程,要针对传统网络不能解决的场景来做定制化,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第三个,就会过渡到最终的人工智能网络。

随需网络有几个特征,第一我们是网络自动化,知道传统网络都是要配置,并且做运维的兄弟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如果一个大公司的网络或者一个运营商的网络要升级换代切割怎么办?统统要在半夜。万一切割失败了还得想办法赶紧恢复。有了SDN,我们希望用SDN来解决这个问题,能够自动地将网络升级,并且还能够在网络万一出现故障的时候自动回滚,这就不光是网络了,需要把IT和CT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我们的IT中的回滚数据。

第二是网络架构的动态化。我们知道传统网络是静态的,比如说我们的IP地址,IP指定了一个主机或者服务的地方,指定了一个标识,但是通常也会指定它的一个地点。我们在云计算虚拟化,随着虚拟化的规模越来越大,虚机的迁移,数据中心的迁移,包括灾备,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需要把IP的标识进行分离,就像移动电话的手机号,是代表着唯一的标识,你如果北京到了广东,不应该改变这个标识。同样的,对IP网络也是这样的。

第三个是网络的可视化,我们的网络非常复杂,很多网络的底层信息,比如说端口、流量、带宽、网络流量怎么走的,完全不知道。并且现在加入了Overlay之后更加复杂,我们希望继续使用SDN增强可视化。

第四个是网络智能化,需要让网络像人工智能一样智能学习,能够优化,能够自服务,提供随需随选的网络。

看一下SDNFV融合架构,我们统一管理第一个是OpenFlow,第二个是软件定义VPN,也就是SDN WAN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部件,可以部署软件定义的程序。中间是SDNFV统一控制器,上面是APP,全部是用软件定义,运营商是我们很重要的解决方案,运营商的网络现在以DC为核心。包括现在很火的SDN WAN,我们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如果哪位客户有SDN WAN的动态智能网络需求可以找我们,上面是我们的业务编排,通过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实现零接触部署,随需业务以及智能云。

看一下我们是怎么进行定制化的。定制化用通用的X86小型服务器,使用通用的硬件。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替代全员的专用技术设备,开通业务非常快。我们知道传统网络开通通常是30—60天,使用这个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快速业务开通。基于不同的业务,我们可以部署不同的APP应用,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是功能,分辨用户简单的进行管理、自动化配置。所以,这样可以实现定制化零接触部署。所谓零接触部署就是我们的运营商客户如果有一个新的VPN开通,他在网上做一个提交,我们的VCP就自动配置好了,业务自动开通,完全不用像过去技术人员还要到现场。

这个是我们的OpenFlow硬件交换机。这要说到一点,我们现在有了通用的X86服务器,为什么还要有交换机?还是有不同的应用场合,在路由器、防火墙很适合X86服务器,这是我们的SDNFV统一控制器,最关键的点是以用户为中心,当碰到用户我们一定要先了解用户的需求,我们能帮助用户解决什么样的痛点,这样才是SDN的价值所在。这是来取代我们传统昂贵复杂的VPN,这是用于我们SDN WAN解决方案的接入端。

接入之后该怎么办?接入和核心有一个路由器,可以在我们的SDNFV上装上虚拟路由器就可以用的,装上之后,完全取代接入和汇聚的物理路由器,并且有虚拟的,灵活扩展性很强。我们的标准路由协议都是有的。

在数据中心虚拟化里,也可以取代物理路由器,用来进行路由东西向不同网端的流量。第三个是我们的SD-Firewall,我们现在的虚拟化很发达,分布式防护由控制器集中控制,这个应用叫SD-Flow Traffic。通过这个应用可以感知带宽消耗型,通过控制器定义交换机上的流表,让不同的应用走不同的网络。传统网络我们可能会说PBR也有某些功能,但是配置相当麻烦,而且它的匹配率很有限,我们的OpenFlow有12组的匹配,功能很强大。

这个是流量智能调度,先要将信息收集到控制器,通过智能路径计算的约束条件,会有路径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带宽,需要使用和避免使用的资源,以及链路的可靠性,策略相关的信息,进行核心计算以后,再通过PC或者OpenFlow下发到整网,进行SDN WAN的流量智能调度。

当我们用随需网络之后,用户会非常方便,用户在他的接入侧只用将业务开通,可以实现自主的业务开通变更撤销。当提交了随需网络之后,我们控制器会根据他提交的需求对带宽进行计算,分配成功以后反馈给用户,这样就实现了零介质部署,按需并且可以随时变更业务。对运营商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可以形成差异化服务。这个服务对我们的三大运营商适用,同时对全国大概三四十家的二级运营商也非常适用。

这个是云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现在有几种做法,有一种传统网络厂商更常见的做法是在交换机上和控制器上都要支持BGP、EVPN,我们的做法是在控制器上做,这样可以同时帮助免除新的锁定。这个其实也是我推荐的做法,应该在控制器上做BGP、EVPN。

这个是流量可视化,通过我们的流量可视化,首先做流量采集,然后送到流量核心引擎进行流量分析、流量诊断、监控,对网络的端口、链路、协议、流量进行分析,出报表,再结合我们的智能流量调度,可以合理的利用带宽做整网流量的负载均衡。

我们流量实时监控可以监控端口利用率、链路利用率、网络丢包率、错包,以及基于协议。我们采用了数据库存储的技术,可以将数据存储并且基于时间来显示,可以从分钟、小时、天、月、年来显示流量的变化情况。在对端口链路协议流量设立一个阀值,当流量达到一个范围即提出告警。

前面谈了定制化之后,我们现在看一下网络重构的趋势。重构的趋势有这样几个,第一个,未来网络必然是集中控制的,应该由我们的控制器来集中控制,这样才可能实现全网的流量智能调度。第二个是网络的扁平化,由传统的三层接入汇聚核心,要变成我们的两层架构,第一可以减少东西向的传输延时,第二高可靠,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也经历了很多阶段,比如第一阶段的VPC,最后用L3统一管理。现在我们进行扁平化的还是VXLAN。第三个趋势是NFV网络虚拟化,会使CT、IT深度融合。

前面说了趋势,在这样一个重构的路上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来看一下网络重构有哪些挑战。这个大家很清楚,OpenFlow的标准模型,我认为现在OpenFlow的挑战之一,OpenFlow现在的部署一般都是小规模的,或者中规模,核心原因之一就是管理面的缺失,缺少一个像传统的BGP这样的协议,所以导致不能大规模部署。这个管理协议需要一起来进行更好的新协议,或者还有一个办法,是利用强大的BGP协议,后面我会谈到BGP。

这里有两个可以借鉴的地方,一个是BGP,另一个是SPDN。OpenFlow现在遇到的难点之一,是我们有非常复杂强大的传统网络,所以部署OpenFlow的话,必然要取代传统网络。这个是PTN,我记得应该是在十年前,我在某著名设备商看到这个PTN的时候,当时这个技术也很新,但怎么推动呢?我们知道国内有三大运营商,所以在固网已经很强大的地方,确实用得很少,但在传统固网缺失的时候,在这样的运营商里面,我们PTN就已经用得非常厉害了。中国的运营商应该是PTN在世界用的规模范围最大的,这就是因为少了传统的历史包袱。SPTN我们看到现在红红火火,包括集中控制能力的智能管道,快速业务开通。

第二个要谈到的是神奇的BGP,OpenFlow从斯坦福提出来的时候是2006年,到现在不过十年而已,而且中间几乎是停顿的几年,大概从2011年的时候才开始大规模地进行研究和研发。BGP是从1991年就开始有了,据不完全统计,有至少50个RFC,演变了20多年,才有了今天这样一个神奇强大的BGP,然后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很多设备商在使用SDN的时候,引用了BGP进行了新的创新增强,所以,下一步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把BGP的管理协议引入到OpenFlow,这样OpenFlow可以更好地发展。BGP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协议,确实很神奇。

下一个挑战是Overlay的挑战,Overlay这个网络技术非常好,但同时引来的新的挑战,比如说可视化,Overlay的网络、怎么走的完全不知道,可视化是个问题,监控无法监控,定位就更难了。

SDN的核心理念是开放,现在有一些变成了新烟囱、新锁定,控制器也是各种各样的,希望我们还是按照统一开放原则来实现一个统一开放的网络。

下一个十年我认为是SDN的十年,以前我们的网络从运营商开始是云,接着到数据,下一个十年重要的需求是什么?叫做视频,我们的大视频需要大带宽、大数据,大视频更需要定制化的随需网络,人工智能网络,所以这是我们SDN一个非常好的十年。希望我们一起用SDN来帮助我们的下一个十年,物联网、5G来更好地创新发展,帮助用户一起创造价值。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18179.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6-12-0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