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转向KVM,Xen被抛弃打入冷宫

Xen被扔之窗外,新的C5实例和未来虚拟机改而采用“核心KVM技术”。

AWS已透露,它已开发了一款基于KVM的新型虚拟机管理程序,而不是依赖多年来沿用的Xen虚拟机管理程序。

核心KVM技术实现新型虚拟机管理程序

AWS近日宣布了名为“C5”的新型EC2实例,新实例基于英特尔的Skylake至强处理器。这款新的虚拟机管理程序是作为AWS宣布这则新闻时顺便提到的虚拟化技术而发布的。AWS关于新实例的常见问题解答(FAQ,https://aws.amazon.com/ec2/faqs/#compute-optimized)特别指出,“C5实例使用一种基于核心KVM技术的新型EC2虚拟机管理程序。”

这堪称一则爆炸性新闻,因为AWS长期以来一直倡导Xen虚拟机管理程序。Xen项目因全球最强大的这个公共云使用其开源软件而树立了威名。思杰大肆宣扬其Xen Server运行的是AWS虚拟机管理程序的“近亲版”。

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AWS发布的新闻称“展望未来,我们会使用这个虚拟机管理程序来支持其他类型的实例。”这个互联网巨头表示计划“在AWS re:Invent的一系列分会中会透露更多的技术细节”,真是吊足了我们的胃口。

这听起来很像AWS将Xen打入冷宫。

新的虚拟机管理程序对于解释为什么AWS是运行英特尔新型Skylake至强CPU的最后一个云巨头大有帮助,因为AWS还透露:新的C5实例在它所谓的“针对EC2进行优化的定制处理器”上运行。

英特尔和AWS都表示这是定制的3.0 GHz至强Platinum 8000系列处理器。这家芯片巨头(英特尔)针对这款CPU提供了新闻稿层面的几个细节(https://newsroom.intel.com/news/intel-xeon-scalable-processors-supercharge-amazon-web-services/),表示自己与AWS合作开发“经过了优化的AI/深度学习引擎,使用最新版本的英特尔数学内核库(Intel Math Kernel Library)”,以及“MXNet及其他深度学习框架经过了高度优化,以便在亚马逊EC2 C5实例上运行。”

英特尔之前开发过定制的至强处理器,将其提供给Oracle及其他厂商客户。AWS大批量购买CPU,所以英特尔如法炮制不足为奇。

让人比较惊讶的是改用KVM,不过AWS正在不遗余力地调整其云,以获得最佳性能。如果这意味着开发一款虚拟机管理程序,确保它与定制的至强处理器搭配使用,也自在情理之中。

EC2虚拟机管理程序

不管三周后AWS会透露什么,它现在表示C5实例及新的虚拟机管理程序旨在提供更高的吞吐量,因为新的虚拟机在连接到这家云公司的弹性块存储(EBS)的网络和带宽方面胜过以前最佳的虚拟机类型。

下面是AWS在FAQ中的说明:

与C5实例一同发布的面向亚马逊EC2的新型虚拟机管理程序是一个组件,它主要为C5实例提供CPU和内存隔离机制。VPC网络和EBS存储资源由属于所有目前这一代EC2实例系列的一部分的专用硬件组件来实施。

它建立在核心Linux KVM(基于内核的虚拟机)技术这一基础上,但不包括通用操作系统组件。

换句话说,网络和存储部分在其他地方处理,而不是在致力于分配CPU和内存资源的虚拟机管理程序中处理。

新的EC2虚拟机管理程序移除了主机系统软件组件,从而为EC2虚拟化实例提供一致的性能和有所增加的计算和内存资源……该硬件使新的虚拟机管理程序能够非常小巧,不参与网络和存储方面的数据处理任务。

最终,所有全新类型的实例都将使用新的EC2虚拟机管理程序,不过在近期内,一些新类型的实例将使用Xen,具体取决于平台的要求。

在新EC2虚拟机管理程序上运行的实例为EBS卷和VPC ENI最多支持27个额外的PCI设备。每个EBS卷或VPC ENI使用一个PCI设备。比如说,如果你将3个额外的网络接口连接到使用这款新EC2虚拟机管理程序的实例,那么最多可以为该实例连接24个EBS卷。

与使用新EC2虚拟机管理程序运行的EC2实例进行交互的所有面向公众的API都将保持不变。比如DescribeInstances响应中的“hypervisor”(虚拟机管理程序)字段,它会继续将所有EC2实例报告为“xen”,哪怕是在新虚拟机管理程序下运行的那些实例。这个字段在未来版本的EC2 API中可能会被删除。

你应该仔细查看FAQ,了解AWS改用新虚拟机管理程序造成的全面影响。以下是基于KVM的新型C5实例的统计数据:

每个vCPU是亚马逊采购的物理CPU上的单一线程。

C5实例现已在AWS的美国东部、美国西部(俄勒冈州)和欧盟地区上线,采用按需服务器或竞价服务器的形式。该公司承诺很快会在其他地区提供新实例。

来自:云头条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0104.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7-11-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