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一直“买买买”的博通 这次能否拿下高通?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T-Mobile和Sprint这两大运营商就合并一事谈崩,且是“永-久-终-结”。但令所有人都意外的是,此时却曝出了博通和高通两家通信芯片巨头有意结盟,前者提出斥资超1030亿美元收购后者。一个是全球最大的WiFi芯片厂商,一个是手机芯片霸主,如果并购成功,这将是半导体行业史上最大并购案!那么问题来了,能成功吗?

近些年一直“买买买”的博通 这次能否拿下高通?

此事一出,想必最尴尬的非川普莫属了。就在上周四,美国总统特朗普才刚刚宣布,新加坡芯片厂商博通(博通被新加坡安华高科技收购,后者保留了美国博通的名称)将把业务运营搬回美国,博通表示即使这一方案未能通过,公司仍然计划搬迁。对此,博通CEO Hock Tan)还表示,将把每年200亿美元的营收带到美国,此外还将追投40亿用于研发,60亿美元用于制造。

为此,川普还高度赞扬Hock Tan不远千里将200亿美元流回美国,还承诺提供更多高薪工作,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而现在看来,只能说各有各的小算盘,而你的没有人家的大而已。实际上,入驻美国的好处,除了能帮助博通推动此前公司宣布的55亿美元收购美国Brocade这笔交易外(美国国外投资委员会审查中),重回美国更利于博通全球化发展。

收购背后 野心难掩

实际上,就营收规模来看,博通与高通不分上下。例如,2016年博通营收153.3亿美元,而高通营收为154.3亿美元。根据IC Insights的排名,以2016年营收计算,博通是全球第五大半导体公司,仅次于英特尔、三星、台积电和高通。

与高通相比,博通在智能手机芯片领域不占优势,这或许也是博通收购高通的理由之一,那就是进一步完善自己。如果博通最终能够将高通纳入旗下,将使自己的业务线更加全面;于高通而言,若能与博通合并也将利于自己与英特尔、三星之间的竞争。至于此次并购案的结果,还是要看双方最终的谈判结果,只是目前双方还没有对此事发声。

据外媒报道称,博通计划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按照每股70美元的价格斥资1030亿美元收购高通,而按照高通11月4日开盘55美元的股价计算,该报价溢价约27%。不难看出,此次收购的背后其实是博通试图称霸半导体行业的野心。

收购之路 阻碍重重

不得不说,博通收购高通的时间点选择不错。因为在最近两年,高通专利授权的商业模式在各个国家屡次遭受打击,高通的股价也因此不断下滑,市值严重缩水。而受收购消息的影响,高通股价周五上涨了19%,截止周五收盘,高通股价上涨13%,收价61.81美元。尽管如此,要想收购高通也并非易事。

首先,高通似乎不满博通开出的价码。实际上,在高通看来近两年业务上的一些挫折,只不过是一个业务低谷,高通的估值还会回升(这就难办了)。近两年,高通一直承受“专利授权”的苦楚,多个天价罚单对高通市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或许正因如此,高通董事会觉得博通开出的收购价过低。

其次,苹果、三星、华为等绝大多数手机品牌都是博通的客户,若真与高通合并,那么新公司在无线芯片、智能手机芯片以及机顶盒等多领域里,都成为了垄断者,而这显然是监管部门所不乐意见到的。因以,反垄断调查很可能会让博通收购高通计划落空。

至于第三个原因,就是高通尚有一个并购未能完成,就是去年高通宣布斥资470亿美元收购车联网芯片公司NXP案子。现阶段,该交易还在等候美国和欧洲监管部门的审核,在交易完成之前博通是无法收购高通的。

当然,不管博通最终能否成功收购高通,在这场并购中我们都应该知道的事是:博通是苹果iPhone部件的主要供应商,如果并购成功,新的管理层或能更好地处理苹果与高通之间的争议;此外,博通和高通在无线通信方面存在重叠区域,而博通的产品线更广,包括OPTICAL PHYS、交换构架设备、ARM CPU和DSP系列以及电信设备和机顶盒。如果合并成功,互补空间较大,丰富产品线的同时提升议价权;高通靠专利赚钱的商业模式正在经受挑战,且近两年官司不断,而未来这场专利大战仍将继续。

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Hock Tan的确是个并购高手,自从十年前掌舵以来,已经将博通从一个小的芯片制造商摇身变成了一家市值过1000亿美元的公司。这当中,“买买买”策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转载自太平洋电脑网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20092.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7-11-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