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颇:新华三的新网络视角与探索

尊敬的各位嘉宾,以及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代表新华三集团参加此次全球网络技术大会,我代表新华三集团对这次主办方的精心组织、精心策划、精心安排,给搭建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表示感谢!在此,也感谢各位到场的嘉宾对此次大会的支持,谢谢大家!

刚才吴建平院士代表学术界阐述了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吴老师重点谈到了一些标准的问题,前段时间也跟吴老师在探讨,后续真正发挥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价值,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实际上咱们现在的标准还是很少的。吴老师是整个互联网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互联网最先开创者,也是IPv6的领军人物,经常给我们一些指导,再次感谢吴老师刚才精彩的发言!

刚才吴老师是代表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新华三是作为新IT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从2010年开始跟踪新的网络技术,在2012年的时候投入了研发。2013年的时候推出了基于SDN的分布式数据中心交换机。刚才华中科技大学刘老师和我在下面探讨,华三的SDN是软件还是硬件,因为华三是做硬件起家的,下一代的SDN是基于软件和硬件的,而不是纯软件的。下面从产业界分享一下新华三对新网络的探索。

学术界一般是讲技术,产业界其实是讲应用,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天各位听到的看到的会有更多新的技术,比如说大家耳熟能详的5G、IOT等等,这些技术我相信在未来几天大家都会看到和听到,并且这些新的技术,大家也会看到又不断地在迭代和更新。

作为产业界,我今天更多谈一下应用。大家应该能看到,我们在推出各种解决方案的时候,从以前比较单一的解决方案到现在各种场景、各种需求带动了越来越细化的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会匹配越来越细化的应用场景。所以说,今天我给大家从产业的趋势分享一些新华三的探索。

大家应该知道最早SDN一些新的网络技术是从数据中心开始,到现在为止,在数据中心层面,新的技术包括新的解决方案基本上趋于完善,包括控制平台、转发平台的分离等等,这部分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完善。但是,随着运营商的网络需求以及一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在广域网对新的技术需求也越来越明显了。

再往下,在整个城域网及园区网,未来运营商包括一些大企业更多是需要城域网的数据中心化,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数据中心下沉,包括我的一些园区网,这里包括企业园区网、学校园区网,如果要实现智能园区网就离不开新技术,包括SDN、NFV等等。这是从数据中心、广域网、城域网以及园区网的角度。

未来大家会发现在移动化物联网爆发的时间点,大家应该看到移动化前几年就提出来了,基本上现在大家都是移动终端接入的,物联网需求应该能看到未来的前景,也是处于快速爆发的阶段。随着这两个方面的场景,以及和客户的需求端,我相信在这方面越来越多的细化场景对一些新的网络、新的技术提出更多的需求。

事物都有两面性,最早提出SDN应该是在2006年,从斯坦福提出来的,到今天整整十年,这十年大家有了不同的探索,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包括刚才说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广域网的解决方案,园区网的解决方案。今年的需求更多一些,在此之前更多还是处于实验室阶段,还没有达到爆发阶段。我们也在探讨,我希望从产业界、学术界共同探讨,新的网络需求、新的技术如何爆发,或者说如何从实验室到规模化,我想是在座各位共同探讨的。

假设我是一个用户,或者说我是用户的决策者,我们如何去思考新网络在我的整个IT建设中的需求?我是不是要用新的技术?我需要不需要新的技术?最主要的观点就是我的业务是否能为用户带来价值,这才是推动我的新技术的发展或者爆发的原因。

如果我是用户的决策者,基本会从几个方面思考这个问题,第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刚才讲的,从业务维度看网络的驱动力,我业务层面是不是能给我带来价值,这是我最重要的一个思考。实际上就是说我从应用来讲,是不是有动力推动新技术、新网络在IT建设中的一个使用和发展。

还有一个,软件的趋势路线图,新华三在新网络里面是软硬结合的,也有一种观点是纯软件的。在这里,大家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作为一个业务决策者,我怎么去思考这个问题?也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比如在运营商,它的技术实力非常强,它会自己规划出一个趋势路线图,还有一些比如作为企业网、园区网,有一些技术实力差一些的,或者没有对于整网的业务规划能力,它又怎么思考未来的技术趋势?我想这也是留给大家的一个话题。

网络发展到现在,中国信息化十几年,基本上传统的网络已经建设了很多,如果作为决策者,我会思考投资保护的问题,传统网络到新网络、新技术的平滑过渡问题。

还有一点是开放性的标准化和后续兼容的问题,以SDN为例,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标准,其实没有完全统一,最后这个问题更多的是留给学术界、产业界,包括在座各位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标准统一,如何给客户带来价值。

刚才说到驱动力,十年磨一剑,从目前来看,尤其是今年,在SDN、NFV已经处于大规模的需求阶段,大家看到面向接入端,越来越丰富的接入,包括一些不同的数据收集、万物互联、业务识别等等,从应用端来看,应用的开放接口,包括现在谈到的大数据、云计算,包括信息安全、可信网络、基础架构管理,我的业务需求越来越明显、需求越来越多,可喜的是大家已经有更多的需求。从应用端到接入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是按传统的网络,你会发现实现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说,在这里如果打通这些环节,只有通过新网络才能进行有效的连接。

可以举几个例子,今年年初各大运营商都把SDN、NFV作为下一代转型的重点。运营商最担心什么?大家经常说运营商成为管道,或者运营商下一步要沦为管道的提供商,其实运营商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今年年初三大运营商在未来的网络规划中都提出这一点,未来运营商要做增值业务,要去转型,怎么转?通过新的网络、新的技术,比如是上海在建LSN,实际上就是边缘服务节点,这也是新华三承接的,它要把用户打通,所有的CT、IT,打通这两部分,进行CT、IT的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如果说在传统的网络,这个问题是实现不了的,所以说运营商在转型。这是指运营商。

还有一点,再举一个案例,在行业应用方面,比如说内蒙的气象,它的广域网,它有15个业务,只有两条专线。业务需求的变化,优先级要保证,如果按照传统的网络,我必须是静态手工的进行调整。大家可以想像,这个业务量巨大。还有一个,它对网络的一些流量几乎是不透明的、看不到,而它一些新的需求、一些新的业务在不同的时间又要有不同的保护,它提出来一个新的需求,也是新华三和它一起搭建了它的SDN。实现了业务调度的自动化,实现运维的可视化,不仅仅解决了业务需求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运维问题。水平越来越多的需求,我相信下一个十年是新网络爆发的十年。

整个新IT其实是云、网、端,大家会看到,包括我刚才举的一些案例,整个新网络在这里起到了非常非常关键的衔接作用。这里我用了一个从芯到云的技术战略,其实也就是云、网、端,我借用了新华三的控股母公司,也就是紫光集团的战略,紫光集团的战略是从芯到云。在端这一方面,从产业界的角度来看,你会发现越来越多芯片在端层面起了更多的关键作用,所以说从产业界维度要不断地探讨芯片在端的一个作用以及发力。这是整个的战略。

在这个战略的实施,我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新网络、新生态。这里会提三个生态,第一个是接入端,在新网络生态不是一个厂家能够完成的,一定是多个厂家不同的接入终端,包括移动的接入,包括物联网的接入,在接入级要形成一个生态圈。
还有一个,在网络连接层,这里最重要的是一个IT、CT融合类的生态。当然,还有一层就是中间这一层,也就是最核心的业务驱动网络中枢,新网络统一控制器的联盟。这里更多的强调的是标准的统一,南向拉通控制接口标准,形成各厂家的互联互通,北向定义开放API,对接应用,控制器承接第三方的APP,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新网络、新生态,未来的生态圈,大家共同去探讨下一代的网络技术。

刚才是网络的结构,从接入到连接到应用的生态,从另外一个维度也是要打造一个新的生态。在这里我列了三个阵营,第一个学术阵营,包括吴老师以学术界的组织精英,包括标准化组织,科研结构,这是代表学术界的技术创新。另外一个,就是产业阵营,包括新华三以及目前在产业界的各个同行。在这里它作为一个IT资源的提供商,包括服务商,更多的是商用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去帮助客户解决客户实际的问题。还有一个阵营是用户阵营,更多的是创造新价值,包括我的运营商、互联网包括各行各业。

通过三个阵营,用户、厂商、组织共建新的IT产业联盟,依托全产业资源架构,推动形成资源中间件,南北向协议标准,打造开放合作共赢的新生态圈。这是从学术界、产业界以及用户三个维度打造新的生态圈。

总结,对于未来其实就是一个重构,首先是通过应用驱动或者需求驱动,运营模式的重构,包括三大运营商的转型,由管道变成增值服务提供商。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或者传统企业的升级,也就是现在谈到的互联网+。这几年大家有一个词,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我认为互联网+更多是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提高它的运营效率。+互联网更多的是模式的转变,一种跨界颠覆性的模式。运营模式的重构会带来业务的重构,这就要求不管是运营商还是企业客户,对IT平台要开放,要平台化。业务的重构会带来网络的重构,网络的重构就是我的网络要云化,要自动化,要可视化,不管是运营模式的重构、业务的重构还是网络的重构都离不开技术的重构,包括SDN、NFV,包括万物互联。这些新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其实今天这次大会就是探讨新技术、新方向、新趋势。

新华三作为产业界的一名代表,希望在各个层面和大家、和学术界、和产业界、和用户共同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共同推动下一步网络技术的发展,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网络进步,新华三将和大家共同完成这个愿景。谢谢大家!


  • 本站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SDNLAB立场。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SDNLAB,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转载须注明来自 SDNLAB并附上本文链接。 本站中所有编译类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编译工作遵照 CC 协议,如果有侵犯到您权益的地方,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文链接https://www.sdnlab.com/18164.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SDNLAB君 发表于16-12-07
1